法律|网上冲浪不再“裸奔”!以后这些个人信息都将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8月2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这部法律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强力的法律保障。
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后,我们的个人信息将会上好哪些“安全锁”?
行踪轨迹、医疗健康、人脸识别数据等都受到保护
疫情至今,公布他人的姓名、户籍地详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的事件频繁发生,但泄露信息者极少受到惩罚。感染者个人信息泄露引起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讨论。
此外,去年年底,网络上还出现过打包售卖明星健康宝照片和身份证号的情况。经此途径流传出大量“明星健康宝照片”,皆为“北京健康宝”中“他人核酸检测结果”的页面截图,曝光的信息包括明星本人的健康宝照片、脱敏形式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明星隐私泄露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一个维度。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孙鹏华律师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后,这样的行为将受到严格约束。该法明确规定,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并且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才能进行。
针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作出了规范,该法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对于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同意,并且要制定专门的处理规则。
法律|网上冲浪不再“裸奔”!以后这些个人信息都将受法律保护!
文章插图
不得进行“大数据杀熟”
令网友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任性、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也将得到严格约束。
孙鹏华律师表示,针对应用程序等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强调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该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比如,“ 3?15” 晚会上出现过的买卖个人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广告推送、在店铺内安装摄像头进行用户画像扫描这些行为,也将受到严格约束。
甚至,以后可能不会再出现:你刚在社交平台与朋友聊天说想吃薯片,随后打开购物应用平台就给你推荐薯片的情况了。
针对网络购物平台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能力,大刀霍霍砍向“熟客”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禁止商家通过自动化决策“大数据杀熟”,它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专家:APP过度索权等网络安全风险有望缓解
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丁继华指出,移动APP领域存在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乱象,往往是在用户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大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些APP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往往没有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也没有删除的要求;更有甚者,通过欺骗、误导、强制等方式收集与处理个人信息。
“APP热衷于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无非是商业利益在驱动,收集到用户个人信息后,APP可以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对,掌握消费者的习惯,对消费者进行画像,现实精准营销和广告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