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微信视频号的现状( 三 )


上面讨论的全是专业创作者。对业余创作者(没有团队,没有MCN,以前没做过内容或只做过图文内容)来说,情况要简单许多——视频号不仅是第一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在视频号冷启动的难度也很高,但是在其他平台的难度更高。因为视频号的流量还处于急剧上升阶段,而且可以轻松转发到微信私域,所以在这里还是有一些“新手村红利”的。在快手、微博、B站,“新手村红利”要么早已消失殆尽,要么正在消失,初学者不应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附带说一句,由于抖音每个星期都会冒出一些爆红的百万粉丝KOL,往往会给业余创作者一种假象,即“我也能在抖音爆红”。事实上,如果你去仔细分析那些爆红KOL,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有签约MCN,或者干脆就是早已成名的团队的新马甲。另外,鉴于抖音流量热点变化很快,即便有人瞎猫碰上死老鼠的以一己之力爆红,他大概率也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守住地盘。在此就不赘述了。
最后谈谈视频号商业前景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两个:视频号平台的变现前景,以及创作者的变现前景。坦白说,这是我最不担心的问题。视频号的变现效率可能达不到抖音那么高,但是要稳居其他视频平台之前还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看想不想做而已。
视频号信息流还没有插入硬广告,类似Dou+的付费推广计划也才刚刚推出,但是根据财报电话会议的说法,在奥运会期间视频号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变现。关键在于大型广告主的交叉投放:它们可能本来就想签署包括微信朋友圈、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微视、腾讯看点在内的一揽子投放协议,现在视频号也被自然纳入了投放范围。即便不插入硬广告,在视频号进行投放的途径也很多:
在朋友圈、公众号和小程序投放视频广告,将落地页设定为品牌视频号。这种广告收入在名义上不是视频号创造的,但广告主看中的正是落地到视频号的能力。
广告主与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合作,制作带软广告的节目,剪成适合视频号发布的形式,获得二次曝光;尽管这种曝光创造的收入可能还不太大。
【 腾讯|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微信视频号的现状】视频号互选广告平台已经于2021年6月底全面上线,可以理解为视频号版的“星图”或“花火”,截止7月底已经有4000多头部创作者接入。
如果视频号希望加快变现节奏,那么在信息流当中插入硬广告是很容易的,也是用户可以接受的。此外,在雷军年度演讲这样的活动上,视频号直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传播能力,尽管这种能力比微博、抖音可能还稍逊一筹;接下来,对这种大型直播活动进行付费推广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既然微信视频号可以轻易实现较高水平的商业化,我认为它恰恰不会在现在关注于商业化。只要解决了用户时长和内容生态的问题,再进一步加强运营机制,那么商业化的果实就会自然成熟。不过,我看好的主要是视频号通过广告进行变现的前景,并不看好它的电商带货前景。这是因为视频号的使用场景和调性,可能不适合电商直播这种高度专业化、重运营的内容。
对于KOL而言,视频号虽然才诞生一年多,但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变现平台。根据我了解的情况,KOL在视频号接植入广告的平均价格,虽然不能说特别高,但也不算低了。最重要的是,视频号居然在生态系统初具规模之时,就能给KOL带来一定规模的收入了——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在诞生的第一年,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周围做视频号的人几乎是一边倒地看好视频号变现,甚至比我还要乐观很多。大约半年前,我跟一个既做过抖音、也做过视频号的朋友聊到短视频商业化,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