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单车|巨头来了,松果慌吗?


电单车|巨头来了,松果慌吗?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零态LT,作者周琦 ,编辑林枫,图源图虫,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从被曝出上市传闻已经过去4个多月,松果出行似乎没有了上市动静。
作为一家专注在下沉市场发展的公司,松果出行从2017成立,距今已有三年多时间。
虽然松果出行成立时间短,但创始人翟光龙却是出行赛道老人,其曾是美团创始团队成员,在2012年加入蚂蚁短租并出任CEO,2014年离职创业做了一款名为“天天用车”的顺风车App。
此后,又转型做两轮共享出行,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7号电单车”,聚焦出行需求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但由于一线城市竞争激烈,7号电单车逐步退出了市场。
2017年,翟光龙瞄准四五线城市的县域市场,先上线了汽车租赁业务,模式是比较重的自购车队模式,但发现扩张速度缓慢。后来又重新聚焦在共享电单车业务。
不同于其他玩家还在亏损经营,翟光龙早就表示松果出行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全面盈利。
但在当下审查趋严的情况下,松果出行或再难登陆资本市场,就算能够上市目前也要暂时搁置,8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1年上半年运营监管情况的公示》,再次明确北京“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
截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市交通委对拒不整改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实施行政处罚9次,涉及8个品牌,蜜步科技被吊销营业执照。
松果出行作为共享电单车行业的黑马,上市融资或许是决定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一环。但如今随着上市计划搁浅外,美团、滴滴等巨头大力拓展下沉市场,松果出行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
01盈利但能持续吗共享电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的每车平均日骑行率大约是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5~10倍。
此外,电单车的单次使用价格多为2~3元起步,费用是共享单车的两倍,如果从运营效率来看,投放1辆共享电单车相当于投放超过20辆共享单车。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应用场景更广泛、行驶距离更长、收费更贵,显然更赚钱。
今年1月,松果出行创始人翟光龙就向外界透露:“目前,松果出行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全面盈利。”
据翟光龙此前公开表示,目前松果出行实行的2元的起步价,首次用车免押金,均价2.5元,车辆成本2000~2500元。
但松果出行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哈啰共享共享两轮车业务亏损严重,毛利率为-54%,直到2019年毛利率才开始转正为6.4%,而2020年则维持在6.7%,仅上涨了0.3%的毛利率,可谓不易。
另一大玩家美团电单车则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3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投资增加了亏损。
滴滴则还未单独披露过青桔电单车的盈利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1 年 3 月,滴滴电单车日均使用约 380 万次,美团在 300 万次左右。
而据翟光龙曾表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松果电单车有近5000万用户,日订单量峰值达300万。
也就是说,松果出行的日订单峰值才与滴滴、美团的日均使用量相当,但却实现了全面盈利。
按照松果出行对外说法是聚焦低线城市县域市场,为此不用与巨头拼补贴,而且不采用低价获客策略,所以能够控制成本实现盈利。
但不管松果出行针对哪部分市场,其依旧需要面对共享电单车的重资产模式,以及带来的高昂成本与高额的运维费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