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旧账”不能一笔勾销|洋葱快评| 民法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身处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从具体内容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非常多,比如说,该法明确规定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也作出规制。
这部专门法律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评论区看,《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后,很多网友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有一些人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那就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前,那些已经被非法采集的个人信息,该如何处理。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平台、商家通过非法手段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今的问题是,对于此类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者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这条规定并不能适用于它颁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很多网友担心,过往被平台、商家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因此无法被追索。这种情况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由于公民的个人信息承载了用户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用户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因此,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永远都是“进行时”。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距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虽说尚有一段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前的“旧账”就可以一笔勾销。相关部门只有揪住“过往”不放,和平台、商家算清楚“旧账”,那些蠢蠢欲动者才能望而却步。接下来这段时间,相关部门要对商家、平台非法采集的个人信息要做好追踪管理,该删的删,该关的关,以防止个人信息大面积外泄。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旧账”不能一笔勾销|洋葱快评| 民法典】从法律的层面来看,做到此并不困难。事实上,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外,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其它法律中也有涉及。比如说,我国网络安全法就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民法典》也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相关部门要利用这些法律,让以身试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推荐阅读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
- 智通财经|太钢不锈(000825.SZ)董事柴志勇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证监会立案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太钢不锈|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太钢不锈董事柴志勇遭证监会立案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