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美团开启流量保卫战,社交会成为枪杆子吗?( 二 )


屡次尝试社交服务
美团试水社交类功能及产品并非第一次。
2018年,美团便开始尝试社交电商。彼时,美团推出闪购平台,并在同年上架微信“好货拼团”,不过最终,这一项目无疾而终。
随后的2020年10月,为加快布局社区团购业务,美团又采用类似打法,推出了“美团团节社”项目。“美团团节社”项目定位本地团购特惠秒杀服务,聚合不同产品优惠信息,再辅以文章集合形式推送给用户,引导购买。
同时,团节社微信号中还嵌入了“团节社”秒杀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扫码以及小程序形式进行跳转。前期“美团团节社”通过微信端的私域流量,进行用户传播,继而增强用户粘性、并达到提升交易频次的目的。
但社交作为一种玩法和工具,确有用户交互效用。而此次推出饭小圈,这也是王兴以及美团社交梦的一次延续。
提及美团,无法离开创始人王兴。时间流转至今,其还在一手创办的饭否上“指点江山”。如此严格来讲,美团做社交还得追溯到2004年。25岁的王兴,放弃美国的学业,回到国内,先后创办“多多友”、“游子图”,不过都是不了了之。2005,王兴开始专注到细分市场:大学校园SNS。并在这年创办校内网。
或许是这些经历,美团创始人王兴一直对社交心存执念。今年3月,美团内测了“群聊”功能。该功能需要由商家开启,可以对其商铺客户弹出邀请入群的通知。群聊仅限于店铺、订单或营销问题的讨论。另外,群聊会提供商家红包功能,用于给用户发送相应的优惠券。对于专注于做本地生活类的美团而言,内测“群聊”功能可以看作是美团在社交化迈出的一大步。
美团及创始人王兴的社交基因,加上过亿用户,通过建立强大的生活服务消费生态,然后反哺社交。毕竟吃住行游购娱、吃喝玩乐,正是大家微信朋友圈最爱分享的,这是美团独特的优势基础。
成功有无可能?
现实中,“外卖+社交”模式在国外,已有企业渐成体量。
今年6月,美国外卖社交平台Snackpass拿到了由 Craft Ventures 领投,A16Z、Y Combinator 等机构参投的 7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目前这家初创公司在 13 个大学城内拥有 50 万名用户,其用户年增长率高达 700%。
和其他外卖平台在折扣活动,以及如何缩短送配时间而搏斗厮杀不同,定位于“以食会友”的Snackpass以社交为接入点,把点单重心放在了店内,同时允许用户向好友分享自己点到的食品,以方便他们互相拼单和发现美食。此外,在Snackpass上下单还可获取积分,积分可用来换取既可以自用、也可以赠送好友的免费食物兑换券。
正是这种避开提升交付环节效率、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这些重环节的“讨巧作法”,转而将优化点餐体验、提升交互趣味性作为特色打造。Snackpass实现了用户人数快速增长,仅3个月内业务疯狂增长7倍。
【 王兴|美团开启流量保卫战,社交会成为枪杆子吗?】而Snackpass App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对校园人群的定位以及对社交功能的利用。或受此模式启发,美团才在之前“群聊服务”的基础上,推出“饭友圈”。历史中,类似美团,企图借助微信以及电话通讯录,从而完成社交关系转移的社交产品,不在少数,但鲜有成功。但由当前来看,社交对美团拉动外卖以及相关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