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美团外卖想做社交,究竟有多难?( 二 )
据Tech星球报道,“饭小圈”后期还会上线更多互动的场景,比如增加实时聊天功能等。
互联网行业近十年迎来了快速发展,从整体上看,大的商业痛点已经基本解决:微信—社交;抖音、快手—娱乐;淘宝、京东、拼多多—电商;滴滴—出行;美团—本地生活。
在本地生活领域,虽然阿里等大厂也在尝试,但美团+大众点评依然双雄并立。现在,2011年成立的美团用10年时间已在本地生活领域逐成规模,但获客成本和难度也在随之上升,新流量的获取成了它下一个决策重点。而原来的操作不能照搬,因为时代变了,风口逐渐退散,换着花样快速迭代已经不成立。因此,在外卖领域,美团要有新的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稳扎稳打,挖掘存量用户。
可以看到,美团选择了社交。
外卖社交,虽然对于商家来说是利好,但是消费者还有很多疑虑。
不同人的考量不尽相同。如年轻人不想暴露自己“外精里糙”的“女汉子”“饭量大”等形象,或者是花呗、借呗下表面宽裕,实则捉襟见肘的窘境。
当然,另一方面也会有竭力低调的富人反对张扬;也有人认为一日三餐就是个人生活,没必要公之于众,自己是烟火气还是酒肉气何必人尽皆知;还有,外卖订单的分享和朋友圈的图文性质很大程度类似,既然可替代又何必麻烦?
上面这些切实的考量正是众多用户切实表达的担忧,其中“隐私侵犯”居首。隐私的问题确实不容小觑,大众点评有前车之鉴。曾经的“好友去哪儿”功能,一样以通讯录读取为基础,但最后在群众的“隐私保护”声浪中狼狈收场。
如今,更爱社交的90后已经成为外卖主流,新一批用户究竟是否对熟人美食分享有更高的接受度,最终还要看内测结果。
2、美团能复制Snackpass的成功吗?外卖+社交的模式并不是美团首创,它所做的主要是项目本土化。在这个方面,美国外卖平台Snackpass很有代表性。
首先,这款产品聚焦校园用户,主打近场自提。当Uber Eats等外卖巨头已经几分天下时,Snackpass的异军突起值得关注。
Snackpass的成功原因中,正确且精细的目标人群定位最重要。因为美国大学的教室、餐厅、宿舍,分布虽散,但又处于“不近不远”的尴尬距离,用Uber Eats等常规平台,配送费可能比食物贵,非常不划算。
而校园群体是被巨头所忽略的,但其实对外卖需求旺盛,Snackpass发现了学生的外卖需求。为此,它设置的自提点很方便,就在通向宿舍或者教室的路边,而且Snackpass的近场自提,采取免费模式。
这无疑是为捉襟见肘的学生量身打造的项目,所以广受校园群体欢迎。
除此之外,Snackpass的成功还得益于巧妙的成本控制。一般,一份美食搭配一份配送费,相比食物利润来说人工费就高了。因此不管对消费者个人,还是平台,配送费都是开支大头。美团的一些措施,如在配送业务上招大量外包人员,不断降低外卖配送的岗位门槛和培训成本,还有后来的“拼饭”,都是为了降低配送成本。
在外卖体系中,自建配送体系是最烧钱的,而Snackpass避开自建配送。其通过和Uber Eats合作,直接用它们的配送团队,Snackpass把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做了最低,也是这个基础成就了配送优势,受到消费者追捧。
据Snackpass创始人Kevin Tan 曾透露,Snackpass在大学的平均渗透率超80%,用户平均每月下单4.5次。
在业务扎实的基础上,Snackpass开始发展社交,主要以通讯录好友拓新,然后分享最近的美食打卡,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拼单,可以实现向好友赠送卡券、为好友点单等功能。其中,用户每次下单都会获得积分兑换相应的食物卡券,这是Snackpass社交裂变的重要手段。
推荐阅读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商户|好感度拉满!国内知名外卖平台:西安骑手免除扣罚,补贴500万
- 共享单车|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 专利|美团公开共享单车指纹解锁专利
- 外卖|预制菜火了,外卖不香吗?
- 骑士|智能头盔来了,外卖小哥的安全有保障了么?
- 头盔|外卖界又一黑科技!饿了么计划今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熊猫外卖收购澳洲本地华人中餐外卖平台E36氪首发 | 熊猫
- 美团|在微信、京东、美团、滴滴上用数字人民币,体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