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林凡:社区的虚假繁荣没有价值|36氪专访 | 脉脉林凡
这个夏天,“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害事件”打击了许多人对互联网大厂的信心,大厂员工涌进职场社区社交平台脉脉,想在公司内网之外开辟一片新的舆论阵地。
8月7日,认证为阿里巴巴员工的用户在脉脉爆料称,有同事在内网发帖被上级侵犯——事件从脉脉上引爆,到KOL搬运到微博出圈,再到当天晚上脉脉CEO林凡知道消息的时候,阿里的中高层已经成了阿里内外宣泄情绪的靶子。
又一次,互联网大厂员工选择通过在脉脉这样的外部社交网络上爆料的方式维护权益。林凡称,阿里员工在脉脉上的活跃渗透率已将近50%,从热度来看,这次事件在脉脉足以排在历史前五。
50%,林凡说这是互联网大厂员工在脉脉上活跃的平均比例,这个数字最高能达到80%。从去年到今年,“互联网大厂在脉脉上的活跃渗透率提升了近一倍。有的大厂去年可能是在20%-30%,今年可能在50%左右;有一些活跃渗透率比较低的,可能从3%-4%增长到7%左右。”
但随着渗透率越来越高,原生于脉脉的出圈事件越来越多,林凡却不想人们把脉脉看做只是一个员工爆料的地方。脉脉以成就职业梦想为使命,在林凡看来,这意味着个人要做正确的选择,要去一家对的公司,在这家公司里不断自我提升与改进,从而实现职业成长。
如果一家公司要成为“对的公司”,透明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一定是应当建立的。但当一家公司壮大,系统结构盘根错节时,出了问题如何找对人,如何保证信息不失真,就变得相对艰难。某种程度上,内网的失效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文章插图
林凡
回到本质,脉脉是要帮助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实现平等交流。而随着信息的蔓延,公众监督的深入,在这类事件中,员工与公司所处的权力位置逐渐失衡、改变。作为平台方,外部的脉脉比企业的内网更容易保护到员工的隐私; 而从整个社会生态来看,还有司法体系来帮助个人、企业与平台之间达到平衡。
脉脉是社区没错,更确切地说,是许多个社区的组合,每个行业的用户活跃在脉脉上,便构成一个社区。在这个前提下,林凡希望来自社区的自然延伸与渗透能够带动脉脉实现“破圈”。
在林凡看来,中国的商业环境此前偏重于效率和增长优先,员工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都处在相对粗暴简单的状态。而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崛起,代际问题、收入结构等都促使各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些问题似乎因为脉脉上的信息透明度被暴露得更充分了。
但现在无论是宏观政策导向,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与个体,都在向公平、平等对话、共创共建的方向在走,“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很长的震荡期,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其实是在推动大家一起去建立一个更好的商业文明。”
“第二内网”36氪:这次阿里事件的热度在脉脉上怎么样?
林凡:它的热度增长速度能排到脉脉历史前五。因为本身阿里的员工在脉脉的活跃渗透就已经有将近 50% 了。
36氪:当你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林凡:第一个反应是这事是不是真的?应该是怎么解决?我们做脉脉的本质,就是在员工和员工之间,让员工和企业之间实现平等对话。我们设立“职言”社区的出发点不是搞事情,而是希望能够帮助问题更快解决。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是不是在正常沟通。我们当时有找到阿里的几位同学,去询问现在是什么情况、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沟通的结果是交给司法机构以及当事方去处理会更合适。
36氪:有人说脉脉是企业的第二内网。
推荐阅读
- o2o|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都开始抵制“社区团购”?网友:太套路
- 十荟团|社区团购这条路上,美团、拼多多必有一战?
- 拼多多|社区团购这条路上,美团、拼多多必有一战?
- 中仑|一文读懂社区团购怎么玩?
- 软广|怎样在她社区投放广告?有哪些行业适合?
- 客户|合景悠活集团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 社区电商|安琪酵母:预计社区电商的崛起,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 拼多多|一文讲透美团兴盛史(三):社区团购
- 盈利|10元10斤的洗衣液,会打响社区团购盈利第一枪吗
- 阿里巴巴|人民日报“发话”都没用阿里等入驻社区团购,是卖菜还是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