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诚之和:这些年硅谷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抄袭中国模式

几年前大热的美剧《硅谷》有这样一个桥段:华裔程序员Jian Yang从硅谷回到中国,抄袭了大量硅谷公司的创意甚至源代码,甚至连朋友的公司也不放过。他试图通过这种“弯道超车”的方法在中国复制一家成功的美国科技企业。
在这集末尾还放出了海尔兄弟的一首《Made in China》作为结束曲,对中国过去风靡的 “抄袭文化”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讽刺。从剧中,我们不难看出过去硅谷以及整个美国科技圈,对中国科技企业们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不懂创新,只会全面、无底线地抄袭与模仿。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间,时代的风向却正在悄然改变。
硅谷和中国科技公司的角色开始互换。很多中国的科技企业开始从“抄袭者”变成了创新者。一些全新的模式开始在中国率先出现并蓬勃发展,它们的影响力跨越太平洋,直击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科技腹地——硅谷。无论是硅谷的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技行业,并纷纷试图研究、转化已经成功的“中国模式”。
Copy from China,俨然成为了近些年硅谷科技圈的一个新的流行词。
模式|诚之和:这些年硅谷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抄袭中国模式
文章插图
美剧《硅谷》中“讽刺”中国企业抄袭,图片截自于剧集那么,近些年来,有哪些“中国模式”成为了美国科技企业们的抄袭对象呢?硅星人此次尝试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盘点。
|直播带货成新财富密码,硅谷公司纷纷追随中国
中国代表企业: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快手
美国相关企业:亚马逊、Facebook、谷歌、Pinterest
作为电商进化形态的直播带货,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去年双十一预售当天,李佳琦和薇娅的成交额分别达到 33 亿和 35 亿人民币。按照抽成比例,两人在一天内就完成了“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作为平台的淘宝也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的玩法早已在中国全面铺开。从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到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再到社交平台小红书、微博,可以说只要有网红、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直播带货。据艾媒咨询的研究数据,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96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1.5%,并预计2021年规模还将继续膨胀,超过1.2万亿元。
超万亿规模的产业风口,自然也引起了美国企业的注意。2020年年底,彭博社发布了一篇题为《直播带货是美国购物的未来》的文章,表示美国在直播带货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但在此次的疫情冲击之下,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们已经意识到其中蕴藏的机遇,开始学习中国电商模式将触角向直播带货延伸。
模式|诚之和:这些年硅谷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抄袭中国模式
文章插图
图片截自于彭博社亚马逊和谷歌应该是最早嗅到直播带货商机的那拨硅谷公司。2019年初,当直播带货刚在中国有发展苗头时,亚马逊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加入了Amazon Live功能。谷歌也在7月推出了实验性项目 ShopLoop,给卖家提供一个内容最长时间为 90 秒的视频平台卖货。
之后,众多科技公司也纷纷下场搞起直播卖货。去年年底,沃尔玛首次与TikTok携手开启直播带货,一个小时吸引了2万多名观众。今年5月,Facebook 推出了 Live Shopping Fridays直播活动,和丝芙兰、A&F等时尚、美容零售商合作通过直播销售产品。同时,Instagram 上也推出了 Live Rooms 功能提供实时购物体验。Pinterest 也在同月发起了为期三天的直播购物测试。
模式|诚之和:这些年硅谷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抄袭中国模式
文章插图
Facebook上的直播带货,图片来自于Bloomberg此外,资本也开始向直播带货倾斜。比如初创直播卖货公司PopShop.Live 刚筹集了 2000 万美元,Whatnot 筹集了 5000 万美元的B轮融资,还有一些如Bambuser等在内的提供直播带货SaaS 工具的公司也一并爆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