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二 )


归属神圣罗马帝国后,日耳曼文化进一步深入影响到这个国家,帝国内部的日耳曼人渐渐演变成德意志民族,德语与捷克语一样成为波西米亚的官方语言,上流社会主要通用德语,城市里的捷克人也广泛学习使用德语 。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硬币上的七个选帝侯,波西米亚国王是其中之一
11世纪中期,罗马教廷与拜占庭教廷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波西米亚坚定地站在天主教一边,与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道扬镳 。天主教会特意将布拉格教区升格为教廷直属,抬高了波西米亚的宗教地位 。
1306年,波西米亚国王被刺杀,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王位,普舍美斯家族至此断绝,帝国皇帝趁机封自己的儿子为波西米亚国王 。此时的皇帝属于卢森堡家族,后来被哈布斯堡家族接替 。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作为帝国的首都,布拉格充满各种民族风格的建筑
1453年,哈布斯堡家族正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后,波西米亚和奥地利一样成为哈布斯堡的核心统治区 。为了扩大对北德意志地区的影响,皇帝一度把首都从维也纳迁至更靠近北德意志的布拉格,使波西米亚成为帝国的中心 。
波西米亚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在此期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布拉格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城市,大批捷克人出任帝国官员,捷克语或称波西米亚语也随之成为帝国通用语言之一 。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波西米亚风情曾经在中世纪风靡整个欧洲
14-15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及中西欧的日耳曼民族,一边鄙视着信仰东正教、被蒙古和奥斯曼统治过的斯拉夫人,一边却推崇带有斯拉夫色彩的波西米亚文化,也算是一个欧洲历史上很独特的现象 。
然而,波西米亚王国地位高,并不等于捷克人的地位也高,统治这个王国的大部分贵族原本就是日耳曼人,现在应该叫德意志人了,他们与捷克人之间更像是殖民者与土著的关系 。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盘散沙,邦国多达上百个
更让捷克人气愤的是,帝国其他地区的德意志贵族们经常来这里攫取土地、森林和矿山等等,德意志平民也把捷克人视为低等民族,在贵族的纵容下频频挤占捷克人的优质耕地和财产 。
相对来说,这是捷克人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黄金时期,捷克人逐渐接受了“波西米亚”这个名字,对强大而又富裕的帝国颇有认同感 。但是,两场暴风骤雨般的宗教战争很快会将这副看似美好的幻象撕得粉碎 。
三、捷克人的反抗
第一场宗教战争是在15世纪前期,捷克人为了反抗天主教会的沉重剥削,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却遭到血腥镇压,引发了长达14年的胡斯战争 。
世俗的王公贵族与天主教会一起镇压胡斯派,而捷克平民和领主并肩作战,共同抵抗被德意志民族把持的教会和领主们,捷克民族意志开始变得强烈起来 。
波西米亚|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文章图片

▲弱小的捷克人抵抗全欧洲骑士14年,是捷克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
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了,胡斯派也被皇帝和教会宣布为非法,但仍然在捷克人当中偷偷传播 。15世纪末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与胡斯教派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快得到捷克人的认可,大部分捷克人改信新教,受哈布斯堡影响较深的德意志人和部分捷克人坚持天主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