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走了,母婴电商还有多少机会?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消费界(xiaofeijie316),作者丨妮蔻
近日,在贝贝集团总部杭州,出现引发热议的一幕:数百家供应商围攻贝贝集团讨债。
在此之前,贝贝集团还传出大量裁员等负面新闻。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曾经,有许多像贝贝集团一样的母婴垂直电商,享受着流量红利,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正在被流量黑洞吞没。
随着三胎政策放开,各项生育奖励补贴等政策不断落实,对母婴行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
但母婴垂直电商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01、贝贝集团四面楚歌1、曾获得高瓴、红杉、IDG等头部投资机构青睐
2014年,创始人张良伦创立垂直母婴电商特卖平台贝贝网。
贝贝网在当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仅用8个月时间,就月销破2亿。
张良伦乘胜追击开始集团化,推出了母婴社交电商平台贝店。
之后,相继推出母婴品牌特卖平台--贝仓,母婴购物省钱平台--贝省。
这时候的贝贝集团风光无限,颇受资本青睐。
先后获得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北极光、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等的风险投资。
2019年5月,贝店完成了8.6亿元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头部机构。
当时,贝店会员用户量突破5千万,单季度订单量突破一亿,MAU月活达到千亿级别,且保持每月环比30%速度增长。
这些曾经的金主爸爸们,面对贝贝集团如今的窘境,似乎选择集体“隐身”了。
2、旗下品牌或倒闭或转型未果
贝店将从社交带货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导购电商,此模式与贝省业务明显重合。
从今年3月起,贝贝集团就砍掉贝仓线下店,连贝业务也没了。
贝贝集团想转型,集中精力在希美业务上,其背后难掩对老业务日渐疲态的焦虑。
希美,是今年3月贝贝集团成立的自主品牌,定位高端路线,品类包括化妆品、营养品、洗护日用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到:“现在集团集团主要把重心放在希美上,老业务业绩上不去,只能开新平台。
但对于店主来说,平台没有实现会员互通,要想迁移老用户到新平台并不容易,意味着店主要重新开号,成本很高,所以就没有动力做了。”
文章插图
母婴电商市场规模
3、深陷债务危机
为了支持希美业务,导致贝店负债累累,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从上周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供应商组团到贝贝集团总部大楼,追讨旗下业务贝店拖欠的货款。
据统计,贝店涉及被拖欠账款的商家超过1400家,总欠款超过1.4亿元。
如果贝店欠款问题没有解决,极大可能会成为集团的弃子。
去年3月份,贝贝集团进行了大面积裁员,涉及旗下贝贝网、贝店、贝仓等多个业务,波及人数近500,人员占比50%。
近几年,贝贝集团一直在尝试转型,但都未果。
如今又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曾经母婴电商巨头能否走出困境令人担忧。
贝贝集团作为母婴垂直电商的代表,它的问题也是众多母婴电商的问题。
02、母婴垂直电商的三大“黑洞”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已达到8723.7亿元。
同年,母婴电商用户规模2.16亿人,预计今年将达到2.43亿人。
可以说,母婴电商这块蛋糕正在越做越大。
按道理母婴电商行业应该突飞猛进,但事与愿违。
近几年垂直类母婴电商整体状况并不好。
大部分中小型母婴电商拿不到品牌授权,而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则出现资金链不足或者被逼转型或倒闭。
推荐阅读
- 母婴|千亿零售企业「私域运营方案」公开:这3个知识点值得抄
- CPC|美国亚马逊站基本要求儿童、玩具、母婴用品需做CPC证书
- 种草|你在1688省的钱,被谁赚走了?
- 消费者|你在1688省的钱,被谁赚走了?
- 晓瑜|你在1688省的钱,被谁赚走了?
- 消费者|欧莱雅与李佳琦薇娅之争:谁把消费者的“全网最低价”赚走了?
- 主播|欧莱雅与李佳琦薇娅之争:谁把消费者的“全网最低价”赚走了?
- tech|谁抢走了滴滴的订单
- 梯队|艾瑞咨询:母婴垂直平台成为婴童新锐品牌营销主阵地,亲宝宝App行业渗透率居首
- 海尔法式多门变频母婴家用对开门怎么样?会不会问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