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如果明神宗想强行废长立幼,让福王做皇太子,究竟有没有办法?

前言:在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宅男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宁愿宅在宫中二十多年也不愿意上朝 。他的祖父明世宗朱厚熜虽然也不喜欢上朝,但他老人家控制群臣的手段一流,到死都没把仅剩的儿子立为皇太子,也没有哪个大臣敢出来说个不字 。
和皇祖父相比,明神宗在控制大臣这一块的手段确实弱了许多 。从建国后朱翊钧定陵的考古结果来看,这位神宗皇帝患有严重的腿部残疾,这固然是他不愿意上朝的一个因素,但另一个更重要的矛盾冲突则是所谓的“国本之争” 。国本即皇太子,当时最有资格争夺此位置的是皇长子朱常洛和皇第三子朱常洵 。二人之中朱常洵最为得宠,可是朱常洛却是长子,大臣们因此据理力争,坚决反对皇帝废长立幼的企图 。最终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 。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朱翊钧能不能强行立福王为皇太子呢?或者换句话说,他是不是有合理合法的手段绕过皇长子朱常洛呢?今天本文就对此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
明神宗|如果明神宗想强行废长立幼,让福王做皇太子,究竟有没有办法?
文章图片

两个备选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强行立朱常洵为皇太子,对神宗来说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买卖,不划算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到达曲线救国的目的呢?其实还是有的 。
方案一:废王皇后,立郑贵妃
朱常洛之所以比朱常洵占优势,是因为他是长子 。但是倘若朱常洵的身份能够转换成为嫡子,则朱常洛庶长子的身份就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如果王皇后愿意退位,郑贵妃能够进封皇后,则朱常洵将由庶第三子一跃而成为嫡长子 。嫡长子就是皇太子,这在大明朝是没有争议的 。更何况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 。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明英宗朱祁镇(即宪宗之父)出生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其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的身份并不是皇后,而是贵妃 。真正的皇后是恭让章皇后胡氏,明宣宗的原配 。英宗出生之时,宣宗已经29岁,他急切地需要赶紧册立一位皇太子 。但是胡皇后已经为皇帝生下两位公主,说明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倘若将英宗立为皇太子之后,胡皇后再生下一位皇子,难道还要改易太子吗?因此在和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商量之后,宣宗先是立朱祁镇为皇太子,然后胡皇后主动退位,孙贵妃进位皇后 。
上遂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躬承祭养重 。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闲 。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 。而陈辞再三,益加惓切 。已从所志,就闲别宫 。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 。贵妃孙氏,昔皇祖太宗文皇帝选嫔于朕,十有余年 。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实生长子,已立为皇太子 。群臣咸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 。屡陈表奏,圣母垂训,命从众请 。今册贵妃孙氏为皇,尔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九》
明神宗|如果明神宗想强行废长立幼,让福王做皇太子,究竟有没有办法?
文章图片

有此成例在前,神宗为何不向先祖宣宗学习呢?笔者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当年英宗先被立为皇太子,然后孙贵妃才进位皇后,讲究的是母以子贵 。现在如果因郑贵妃进位皇后而立朱常洵为皇太子,变成了子以母贵,善于咬文嚼字的文官们必定会利用这一漏洞百般阻挠 。
其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宣宗皇帝从皇太孙起家,身边有一支五倍于普通卫所军兵力的皇太孙亲军,又曾经跟着成祖朱棣北伐,在军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脉 。因此宣宗继位之后想出宫拜谒天寿山先帝陵寝就出宫,不但出宫,还带着太后、皇后、贵妃一起,谁敢阻拦?皇帝本人想御驾亲征就御驾亲征,甚至敢于亲自率领精锐冲锋,后世皇帝哪个敢?武宗跑去宣大巡边,被文官们从生喷到死,最后还落了个死因不明 。因此当年宣宗废黜皇后,得到了文官的一致支持 。但是现在神宗倘若胆敢效仿先祖废后,只怕自身的龙椅都要坐不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