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盈利算不上拼多多的好消息( 三 )
因为工厂掌握了原本不具有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心态。
若以此视角重新梳理拼多多的发展逻辑,我们也不难发现黄峥的这一理念有机会被加速践行。C2M被强化的同时,品牌销售必然会成为跷跷板的另一端。
在农产品或者白牌商品领域,拼多多的战略方式大获成功。但在品牌零售方向,拼多多难言功绩,甚至要将其淡化以确保盈利,模式的差异、用户消费习惯的桎梏,都决定了品牌方与拼多多双向不来电:
其一,囿于C2M的战略方向,拼多多淡化了“店”的概念,消费者对拼多多更多的是对平台的印象,而阿里则不断强化“店”的概念。因此,我们经常能看见类似三只松鼠、百草味等淘品牌,但拼多多孵化的新品牌却寥寥无几;
其二,零售的逻辑在于“由俭入奢难,由奢入俭易”,当消费者在京东买iPhone的时候,很可能会顺手下单纸巾之类的商品,但消费者在拼多多买纸巾的时候,却很难在这里下单高价值货品,消费习惯难以养成。
其三,拼多多已经尝试过一些品牌商品打折营销效果中规中矩,因为来自品牌方的强硬表态会让原本诚恳的打折在效果上适得其反。
文章插图
有品牌商急于撇清与拼多多之间的“合作”
这些都是未来将会制约拼多多发展的问题。
亏损战略下,企业对于扩张、对于增加可能性会展示出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就如IBM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凌厉感。
这种开放性的态度,在步入盈利为核心的战略阶段后会迅速退化,不符合盈利甚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业务将会被战略放弃——对于拼多多来说,对待品牌的态度变化是最明显的体现。
拼多多正在让自己从“阿里”变回“淘宝”。站在观察和评论者的角度,我们不能说这一定是个坏事。因为在前人已经走出的脚印里,已经容不下拼多多日渐庞大的身躯和野心。回归C2M的初心,也许正是时候。
04写在最后“拼多多的驱动力来源于两个,一个是用户的增长,另外一个是用户粘性。现在我们的用户数量达到了8亿5千万,增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下降,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就需要转移到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用户对于平台的黏性”。
高层表态固然重要,但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并非易事:用户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坚守与平台的关系?又是哪些用户在坚定地与拼多多站在一起,哪些用户在薅了羊毛之后头也不回?
黄峥曾在股东信中引用了诗人穆旦的《冥想》,“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黄峥已经挂印离去,拼多多却只能拼命向前。黄峥已经有了足够多完成“普通生活”的资本,而拼多多在大敌面前,仍必须如履薄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陈磊|背靠拼多多超马云后,黄峥却散财700亿,卸任CEO,现市值跌6成
- 巡查|快手:将巡查整治以“答题解惑”等内容作为核心看点进行盈利的行为
- 盈利|微信:支付业务从未在小商户收款业务实现盈利
- 商户|微信:支付业务从未在小商户收款业务实现盈利
- 文创园|文创产业园的盈利模式与运营方式分析
- 互联网时代|结束10年亏损,连续三个季度盈利,阿里云的估值升至8000亿元
- 品牌|超市中的“怪现象”?明明生意不多却还能盈利,它靠什么赚钱?
- 盈利|10元10斤的洗衣液,会打响社区团购盈利第一枪吗
- 陈磊|中国互联网大佬隐退简史
- 商会|起底横空出世的“元未来家族” :以贩卖单价9.9元的“元宇宙令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