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权臣:我老了想辞官告老,众人纷纷夸赞,唯有一人猜出:他想造反

“醉翁之心在山水,马援之志在疆场,项庄之意在沛公,司马之心在曹魏”,这句话囊括了中国历史上的讲述“别有用心”的四个故事,体现出了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习惯言此物实则指他物,因此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婉转多思,让老外抓破了头学上一生也还会有一头雾水的时刻,同时也就有了下面这个发生于晋国刘裕身上的故事 。
刘裕|权臣:我老了想辞官告老,众人纷纷夸赞,唯有一人猜出:他想造反
文章图片

公元405年,迎回了晋安帝的刘裕,还收复了被后秦占领的淮北十二郡,因此加官进爵受封为豫章郡公,随后又几次升迁至“宋公”,朝中政权基本上都在他手上 。但这也并不是他所想 。晋国从开国到现在,一直在战乱之中,国家一点都不安定,如今即便是复国了,百官还是和以前一样懈怠,帝王也没有什么多大用处,从底层出身知道百姓疾苦的刘裕,就想干脆取而代之,让自己结束晋国的混乱 。
但是前面说到过,晋国本来就是被抢来的国家,一直以来也是不停变更掌权人,每一代篡位的下场基本都不好,而且古代讲究礼仪,喜欢谦让,如果是自己主动称帝,那一定就会引来诟病,被后世诸多口水淹没,于是他就想了这么一招:谎称“退休”以传达取代意图,找人为他遮掩取代事宜 。
刘裕|权臣:我老了想辞官告老,众人纷纷夸赞,唯有一人猜出:他想造反
文章图片

公元420年,宴会正酣,朝臣都在,57岁的刘裕一脸歉疚又一脸洒脱,说:我官位已经到了最高处了,不能再加,而且自己也老了,想要回去京师养老,请天子重新找人代替我 。他这一番言论是既恳切又辛酸,而且大家见他有这样的地位还能让出,胸襟和气度非常人所能及,一时间纷纷交口称赞 。这得到好名声的第一步目的达到 。
同时朝臣中也有不傻的人,听出了刘裕想要称帝的话外之音,并且愿意为他奔走,这个人就是傅亮 。傅亮当即就在宴会后找到刘裕,并对他说马上就会京城为他办妥这些事情,刘裕没有立马答应他,而是问他准备带几个人去,傅亮笑眯眯地说几十个人,刘裕知道傅亮明白自己并不想流血上位,于是同意了他的安排 。这找人为他遮掩的第二步目的也达到了 。
刘裕|权臣:我老了想辞官告老,众人纷纷夸赞,唯有一人猜出:他想造反
文章图片

其后傅亮跑到京师,跟晋帝建议说让刘裕当天子,晋帝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料,早就有退位之心,立马就同意了,将傅亮早就写好了的禅位诏书抄了一遍颁发下去,于是刘裕在同年7月10日顺利称帝,建立“宋朝”,后世称“刘宋”,而聪明的傅亮一路官至宰相 。
【刘裕|权臣:我老了想辞官告老,众人纷纷夸赞,唯有一人猜出:他想造反】刘裕在位期间,勤俭节约,改革吏治,集中权势,轻徭薄赋,举国上下清明了好长一段时间,也确实是做到了他心中所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