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汉文帝登基连发三道旨意,挑拨权臣内斗,将帝王之术发挥到极致
汉朝的建立可谓倾尽了刘邦毕生的心血,刘邦大器晚成,一生的经历无非是为了建功立业 。但是汉朝建立以后却依然一波三折,当时外敌匈奴对中原垂涎欲滴,朝廷内部的争斗也始终不断 。
汉朝建立之初,刘氏家族就遭到了血洗,吕氏渐渐崛起 。后来汉文帝仅带六人登基,当晚连发三道圣旨,堪称帝王心术的最高应用吕氏家族在陈平、周勃等朝臣的联合之下被铲平,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汉文帝刘恒 。
【汉文帝|汉文帝登基连发三道旨意,挑拨权臣内斗,将帝王之术发挥到极致】
文章图片
可是刘恒并不是傻子,他虽然没有周勃的政治历练,可是也猜透了周勃的心思 。更加重要的是,刘恒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他没有靠山,没有背景,所以登基之路必须要正大光明,避免以后落人口实 。
所以当刘恒看到周勃打算秘献玉玺时,刘恒马上对周勃说:“所言公,公言之 。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大意是告诉周勃,如果有事就大方的说出来,没事就退下吧,不需要私自进言 。
就这样,刘恒凭借自己的智谋让周勃白费了心思,周勃和群臣只好跪拜迎接新帝,刘恒名正言顺的登基,算是“初战告捷” 。
连发三道圣旨坐稳朝政
刘恒正式登基以后,也预示着他将会面对更加险峻的政治道路 。周勃碰了一鼻子灰以后,自然不甘心,他和陈平都希望可以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在陈平、周勃算计刘恒的时候,刘恒也在算计他们二人 。
文章图片
接下来刘恒下达了第一道旨意,命宋昌接管护卫京师的南北军 。这道圣旨的意图十分明显,刘恒要手握兵权 。刘恒很清楚如果登基之后无法掌握兵权,他的帝位就如同虚设,所以刘恒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确保兵权在自己的手中 。
随后刘恒又下第二道圣旨,大肆封赏拥护自己登基的朝臣,同时也让被废的刘氏子孙重新得到册封 。刘恒这样做是为了笼络人心,让朝臣意识到站在刘恒这一边有好处,避免陈平周勃利用朝臣作乱 。此外,有了刘氏子孙做靠山,一旦朝堂生变,会有人站在自己这一方 。
刘恒又下了第三道圣旨,封陈平为右丞相,周勃为左丞相 。刘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陈平和周勃之间起争斗,只要他们斗起来,刘恒就可以腾出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亲信 。
文章图片
陈平看出了刘恒的心思,他不主动参与和周勃的内斗,陈平称病不再过问朝政 。不过暗地里陈平却让自己的亲信和周勃争斗,周勃当时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也看清了事实 。
在刘恒的势力逐渐稳固以后,刘恒对周勃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在陈平过世以后,周勃意识到大势已去,所以辞去了右丞相之位,从此以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掣肘,刘恒开启了独立掌权之路 。
刘恒在位二十三年,他兢兢业业为民生筹谋,他减少赋税,让百姓安居乐业 。纵观刘恒的一生,早年尝尽苦头,在艰难之际懂得韬光养晦,面对政敌斗智斗勇,终究换来一片太平盛世,也成就了刘恒的一世英名!
推荐阅读
- 项立刚|联想事件迎来尾声中国院士公布数据,官媒接连发声
- 国有资产|司马南连发视频炮轰联想贱卖国资,胡锡进这样看
- 汉文帝|刘恒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儿子?专家:汉文帝和薄太后都非常清白
- 汉文帝|貌时软弱的汉文帝,为何能开创盛世,而没变成像汉献帝似的傀儡?
- 刘长|刘邦第七子刘长:力能扛鼎,屡次叫板哥哥汉文帝,最终绝食而死
- 王思聪|王思聪接连发博怒怼:大众点评恰烂钱
- 秦孝文王|太子苦熬14年后当上国王,登基仅3天便离奇驾崩,孙子是千古一帝
- 汉文帝|古代的大官若犯了死罪,往往不杀他而是让他自尽,这是为什么呢?
- 李枕|未登基前忍辱负重,隐忍三十余年,上位后让国家在此中兴
- 刘义隆|被权臣拥立的刘义隆,登基后是如何掌握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