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私密的聊天截图,为何成了引爆大型吃瓜事件的标配?( 四 )
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图像化文本的可信度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发布者可以对截取内容进行主观选择和拼凑,即便话是真实说过的,但意思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人们只需要在浏览器搜索“聊天截图生成”,就能伪造出任何想要的聊天截图,不少假新闻、谣言也由此而生。
如果把范围缩小,放在今年频发的公共人物相关舆论事件中作为“证据”出现的聊天截图上,其两面性也表现得很明显。
对于在个人影响力、发声渠道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方来说,公开聊天记录是其自我佐证和保护的方式。这种时候,聊天截图的确可能成为重要事件的引子,吸引社会关注度。
不过,当截图成为名人争议事件的“标配”,也可能让人模糊事情本身私人和公共属性的界限,而变成又一次对名人私生活的八卦。进一步的,当发截图成为当事人和旁观者眼中“理所应当”的方式,或许也遮盖了讨论事件的其他有效形式,而不论结果如何,当事人也始终付出了让渡自己隐私的代价。
文章插图
几乎每一次爆料都伴随着聊天记录的公开。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回到社交网络上,当公开聊天截图不再是个例,而成为泛滥的现象,这最终也可能影响截图的发布者、聊天对象以及受众在内所有人的网上表达。
当看到聊天记录的可见性被轻易改变,成为面向公共的展演,人们不免处于“想象监控”的束缚中,失去了一定的社交信任,线上的表达和分享欲被削弱。这可能作用到每个人身上。久而久之,增加网络社交的不安全感。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微博@洛之秋
而当身份变成围观者,当真假混杂的聊天截图频频出现在视野中,其实也会影响人们对于这种表达的认知。或许是猎奇娱乐,又或许见怪不怪。而这些最终都指向忽视事件背后的公私界限和隐私破坏的问题,也会影响每个个体的线上表达和数字化生存体验。
参考链接:
1.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调查|涉疫谣言频频传播,都传啥?用啥传?
https://mp.weixin.qq.com/s/aI3xXVX-vJIqNgrqomnbCg
2.宋美杰,陈元朔.为何截屏:从屏幕摄影到媒介化生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23-132+171.
3.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4.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1页。
6.李欢,徐偲骕.隔“屏”有耳?——聊天记录“二次传播”的控制权边界研究[J].新闻采访人员,2020(09):74-84.
7.Victoria Jaynes The social life of screenshots: the power of visibility in teen friendship groups [J] New Media & Society,2020
8.Brooke Erin Duffy and Ngai Keung Chan“You never really know who’s looking”: Imagined surveillanc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J] New Media & Society,2018
作者:yuri;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
- 马寅|新媒体一站式服务商,广东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专业团体
- qq|觅伊APP社交产品测评:得女性者得市场
- OPPO手机怎么设置私密保险箱-OPPO手机私密保险箱设置方法
- 华为手机音量键不好按了怎么办-华为音量键怎么不控制媒体音量了
- 融媒体|20000000000!21融媒体这份成绩单请查收
- koc|新媒体格局下的营销法则,重构品牌核心优势
- 特朗普获或将在2月21日 推出真相社交”App”替代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