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1%。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同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也日渐凸显。这些问题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
01
社会因素
【 适应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但是很多网吧管理混乱,只看重经济效益,不但向未成年人开放,甚至为吸引未成年人上网而给他们提供种种“方便”。使得许多的未成年人成了这里的常客,自制力差的孩子长时间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很容易患上网瘾。


适应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文章插图
02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因素与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行为特征有关。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很大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时,子女的情感得不到关怀,会通过网络寻找网络寄托。

适应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文章插图
03
学校因素
学习负担、学习能力、学习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对学生的网络成瘾产生影响。且在日常的学校管理方面,对于网络成瘾学生的管教往往是严格管理、严厉批评等,强行制止学生上网又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叛逆心理。
04
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食物存有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网络游戏及虚拟世界对未成年人有着难以控制的诱惑。未成年人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通过网络进行释放,久而久之成为网络沉迷者。
沉迷网络的危害
01
扭曲人格
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在情绪方面常常焦虑、担忧,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02
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使用网络对未成年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因持续疲劳、睡眠障碍等引起诸如焦虑、抑郁、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问题。
03
诱发犯罪
包括以网络、网吧为媒介的共同犯罪;满足上网需求实施侵犯财产犯罪;受网络游戏诱惑寻求刺激而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网瘾的对策

适应能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文章插图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
为帮助未成年人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文明上网。还要发挥家长、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立体培育与监督体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01
家长方面
作为家长除了平时要重视培养未成人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之外,还要让他们明确上网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安排足够时间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控制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防止上网成瘾。
02
学校方面
从学校教育来说,应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结交朋友,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03
社会方面
社会组织机构应负起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的责任,积极推进网吧行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总之,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引导未成人趋利避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网络将在未成人的生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他们实施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