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社会认同原则”对生活的影响力
文章插图
就像我们网购,会选择评价好销量高的,商家抓住这一点,就会拼命地刷销量刷好评,或者是花钱买排名等手段,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明明看到商品评价那么高,为啥到手了却失望透顶。当一个商品最大的成本花在了推广和刷单上,那么显然在商品质量成本上就会大打折扣,我们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很难了。很多餐饮店也是,为了排队有雇托的,有座位故意不让人入座的,目的就是让别人看见门口有人排队来招揽更多的顾客。
文章插图
在生活方面上就算我们上当受骗影响都还能接受,这一现象的另一可怕之处在于对同类群体的负面事件也会产生社会认同从而进行模仿。就像当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因为当第一个人做出决定后,和他同样失落痛苦的人知道了就会做出模仿,既然他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结束痛苦,我和他遭遇也相差无几,也许比他还更糟糕,那就选择同样的方式吧。早些年的持刀伤害小学生事件也是同样的原因,当有相同报复心的群体看到别人报复之后,同样就会坚定他的想法而做出同样的行动,这样的行为也就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牺牲,所以对一些残暴的信息进行封锁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随着自媒体的普及,要封闭信息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如何在开放的世界里,做好积极向上的信息传播,是大家都必须参与建设和讨论的难题,不是靠某一简单的规则就能改变的,前面的路还任重而道远。
文章插图
在地铁公交上让座位也是同样的原理,如果一排座位只坐了一位年轻人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得到让座,当一排座位都坐的是年轻人,得到让位的几率反而会更低,不少人会想反正我不让也会有其他人让,就这样后面的人又会想他前面的人都没让自己凭什么让,就这样彼此就都理所当然地坐着了。这并不是现在的人们变得冷漠了,而是因为现在城市化的人口太过于密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度太低,别看地铁人挤人,但在这成千上万人里面,我们熟识的人一个也没有,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看旁人怎么做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人人都这样想,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文章插图
多元无知效应这一认同原理确实是无处不在,不然也就没有:人多不洗碗,鸡多不下蛋;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这些俗话了。我们要克服这样的多元无知就只有主动出击,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