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京东:被迫“二选一”的品牌回来了,良性竞争得人心( 二 )
文章插图
2021年,国家对此问题已经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整治力度。在今年4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阿里巴巴重拳一击,对其“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进行了182.28亿元的重罚。4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也对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发出了明确的要求:在1个月之内进行自身的全面检查,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各项的整改。在此之前,2020年下半年开始大火的社区团购也被监管局严厉整治。还记得2020年那段时间,我们都会在一些热门的社区团购的小程序上看到许多的便宜又足量的蔬菜水果、打折的品牌生活日用品等,于是大批居民纷纷踊跃地从这些平台下单。这种做法对于购买商品的居民来说是高兴的事情,社区团购也一度变得异常火爆,但许多超市和菜市场的消费者却大大减少了。
文章插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团购也是一种垄断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互联网巨头参与了社区团购,大量的平台补贴导致了低价倾销。同时,也衍生出大量的团购自取点。在一个小区里开上10家自取点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让买菜的人省去跑腿的力气又能买到便宜实惠的商品,而且这些自取点也收取了相应的补贴。于是大家对这种低价团购便更加踊跃。
文章插图
这种态势愈演愈烈,人民日报也曾经给予这些互联网巨头们一定的提醒,但是却没能镇得住这些企业。他们的做法是一步步地把竞争对手打败。不惜在前期发放补贴让人们都前来购买商品,那么在后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垄断的局面,最终他们也就有了定价权,把物价提升回来。
文章插图
如此一来,便影响到了国家的食品定价问题,这将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作为良心企业,做生意必须遵守国家的规定,不做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这也是民心之所向。2021年的3月,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5家社区团购企业,被监管局分别处罚50到150万元人民币。那么,到底如何定义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所从事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手段。而垄断,是指经营者直接违反了法律规定,在特定的市场之中,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来限制或排斥竞争对手。所以各个企业在市场中,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才能避免踩雷。
文章插图
三、良性竞争得人心为什么“二选一”的行为最终被打败?原因是民心之所向。在明面上,“二选一”似乎由商家自己做选择,但是实际上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入住电商平台的这些商家。电商平台上,如果得到了流量的支持,加上本身产品并不差的情况下,多数商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展现量,甚至店铺商品连搜索都搜不到的情况下,那么商家的生意从何谈起?推行“二选一”的电商平台,对没有遵守“规矩”的一些商家进行技术规避。平台利用自身的优势,“屏蔽”掉一些店铺的商品,阻止这些商品推荐到合适的人群面前,甚至让店铺“消失”。
文章插图
这样一来,商家的商品推不出去,想买这些商品的人看不到这家店铺。堆积的商品最后只能以成本价或者更低的价格强行卖出去,而一些时令果蔬若不及时卖出的话,只能慢慢地变质或腐烂掉。如此,对推动消费经济和国民生产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另外一方面,这一做法也违背了电商发展的初衷。自从互联网电商消费开创后,大大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地域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商品消费现象。便利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使得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商品,都能一目了然,明码实价,生动细致地展现在每个消费者前。消费者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为了买到合适的商品跋山涉水去寻找。
推荐阅读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京东、B站跌超3%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
- 京东|年终奖怎么用?来京东升级生产力工具呗~
- 恒生科技|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5%,京东集团涨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