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戏说中国互联网5大巨头( 三 )


腾讯的资本力量,着实令人咂舌,更不要说,中国众多独角兽以及互联网公司,都有着腾讯的投资魅影。
不过,腾讯最大的现金奶牛,还是游戏产业。游戏,不仅贡献其利润的大头,让腾讯有充足的弹药,继续扩充业务,也让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中最能赚钱的公司。然而,游戏两个字,也让中国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这家公司恻目,看法复杂。
当然,腾讯最能赚钱,对员工也最敢花钱。内部福利的优越,让腾讯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国企,时常令观者耳目一新,心生羡慕。
或许是同行衬托,当友商在鼓吹“996福报”论时,腾讯朝九晚五的工作,年薪水平线吊打一众同行,在相当多的描述中,能成为腾讯的在职员工,那真是心头好。
不过,“内部赛马”机制,也是腾讯的一大特色。众多小团队分兵作战,多个项目同时推进,这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也是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残酷且决绝,在强调结果导向的职场,KPI从不相信眼泪。
而腾讯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科技向善的理念,这也是腾讯的核心标志。很多人说:技术是中立的,科技怎么向善?这不是扯淡么?
不过,从河南暴雨郑州求援系列事件中,腾讯以“一份文档”出圈,特殊时期,确实帮助了很多灾区群众,也感动了众多网友。无论怎样,当时腾讯拍拍胸脯,说一句科技向善,那是不过分的。
令人称道的是,自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等等大政方针相继出炉后,腾讯反应确实很快。比如,近期腾讯就宣布将投入500亿做慈善,之后再追加500亿。
还是那个观点:风向变了,时代变了。当下,中国特殊的营商环境,决定了诸如李嘉诚之类,在商言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拼多多砍一刀、颠覆性、下沉市场、扩张迅速,员工福利大,花样扶贫——最近几年,人们很难搞懂的一件事,莫过于拼多多怎么就蹭一下,做到这么大了?拼多多,到底凭什么?
但这些疑惑,并不妨碍拼多多在电商平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与淘宝京东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最近一年,拼多多的用户日活,甚至一度超越淘宝,成为天下第一。
从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学不会——拼多多的成功经历,不仅深刻教育了同行,也教会了吃瓜群众:咱们人丑就该多读书,今后,人手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和《毛选》,必须是标配。
柏杨那一本饱受争议的书《丑陋的中国人》,言辞虽然激烈,但对国民性分析,很是透彻。比方说,中国人爱占小便宜,是植根到骨子里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性价比至上,人们就是想要便宜的好货。谁能想到,谁能做到,谁能做好,谁就能挠到大多数人的真正痒点,从而掀起新一轮浪潮。
当然,对国民性深刻的洞察,并合理正确地应用商业实践上,这无关对错之分,只有成败之别。如今,当我们再次反思,拼多多能在2018年冲出围剿,成为一方霸主,关键,还是牢牢抓住了人性的软肋。
虽然,不少人对“砍一刀”,转朋友圈,再跳到花里胡哨的拼多多页面,心有抵触。可是总有一大批人乐此不疲。原因在哪?
说一句矫情的话,因为:人间悲喜并不相通。一部分人或许永远都无法体会,便宜几块钱,对另外的一部分人来说,非常重要。
真实、贴近大众、不娇柔造作,拼多多和快手是笔者最为欣赏的两家公司:他们虽然没有那么高端,但是他们足够真实,真实地反映和回馈绝大多数人的心声。这非常难得。
更不要说,拼多多数次数次“百亿补贴”,成为了价格屠夫的同时,也惠及了消费者。
在很多解读中,拼多多的行为被称为消费的降维打击,又或者是破坏了原有的行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