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72年老部下去探望徐向前,闲聊时徐帅说:希望小岩能回学校上学( 二 )


不过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响,徐小岩在北京四中毕业以后,就跟随知识青年一起上山下乡去了 。
原本以徐小岩的成绩,可以很轻松地考上清华,却不得不因为种种缘故而耽搁 。
徐向前|72年老部下去探望徐向前,闲聊时徐帅说:希望小岩能回学校上学
文章图片

图|1987年徐向前夫妇与儿子徐小岩一家合影
1968年,徐小岩参军入伍,到山东当了一名普通的海军士兵 。
由于自幼深受父母教育的影响,到了部队以后,徐小岩也没有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在部队时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抢着去干那些又脏又累的活儿 。
更为关键的是,到了部队以后,就很难有假期,徐小岩因此在山东呆了三年 。
当时部队有不少的同学为了争取更多的回家机会,都会让家里发一封“父病重”或“母病重”的电报,这样就能找好借口请假,只有徐小岩没这么做,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这么做了,绝对会遭到父亲的责骂 。
违背原则的事情,就算再怎么不得已,也绝不允许去做 。
不过为了自己儿子,徐向前却做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利用自己权力办了一件私事 。
一次,一个海军干部到徐向前家里探望,两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上下级关系,面对来看望自己的老部下,徐向前踌躇再三,还是说出了那句话:
“小岩已经学到高三了,希望他能继续回到学校上学 。”
就这样,已经25岁的徐小岩作为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被海军推荐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 。
“说是推荐,其实就是内定,不可能有那么巧的事儿 。”
徐小岩心里很清楚,他也曾说起过这件事情,但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是希望他能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碌碌无为的人 。而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再次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是徐向前唯一能为儿子做的事情 。为了儿子,徐向前打破了自己恪守一生的原则 。
即便是到了晚年,徐向前依旧不能释怀这件事 。
徐向前|72年老部下去探望徐向前,闲聊时徐帅说:希望小岩能回学校上学
文章图片

【徐向前|72年老部下去探望徐向前,闲聊时徐帅说:希望小岩能回学校上学】图|徐向前、徐小岩
为了不让父亲的辛苦付诸东流,徐小岩只有更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够报答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为了能赶上进度,徐小岩到了学校后,始终坚持刻苦的学习,也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祖国建设服务,徐小岩选择了当时尚还不算热门的计算机专业 。
面对着新的现代化建设,徐小岩主动啃下了这个最难的专业,要知道当时国内就连专门研究计算机的人都很少,很多的资料甚至都是外文的 。
为改变这一现状,徐小岩后来作为交换生到加拿大深造,并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
回国后,徐小岩被分配到了二炮的一个研究所工作 。
当年的计算机就是尖端科技的代表,未来一切的自动化都离不开计算机,可在计算机的领域中,却迟迟没有汉字的身影,汉字无法输入计算机,是中国面临最大的困境,毕竟中文不像是英文那样,只有26个字母 。
徐小岩回国后,即在二炮和战友们一同攻关汉字计算机的研发,期间面临了无数困难 。
当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只有一本电子工业部15所翻译的外文著作,其他一切都是零 。更麻烦的是,由于翻译这本书的人不懂计算机,很多专业特有的名词翻译的并不是很准确 。
几经辗转打听,徐小岩听说在中国图书进口公司的资料室里面,有几种专门的外文书刊,为了获取这些资料,徐小岩骑自行车从位于北京北郊的清河赶到位于西郊的二里沟,一句句攻读,一点点查阅 。
徐向前|72年老部下去探望徐向前,闲聊时徐帅说:希望小岩能回学校上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