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有必要对冷链产品病毒传播进行全球溯源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去年,北京市新发地市场、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经溯源,病毒均由进口冷链产品输入。2019年底,武汉疫情最开始在华南海鲜市场暴发,该市场有许多摊位经营进口冷链产品。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指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产品实现远距离传播。流行病学专家表示,冷链产品是疫情溯源的重要线索,要查清新冠肺炎疫情的真正来源,很有必要对冷链产品病毒传播进行全球溯源。
【 新冠病毒|有必要对冷链产品病毒传播进行全球溯源】冷链产品是病毒的隐秘传播途径
目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零下1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周至数月,在零下60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年。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说,冷链产品一般在低温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部分海鲜冷链产品则需要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保存,这为新冠病毒在体外长期存活提供了适宜条件。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飞沫和气溶胶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马会来分析,病毒污染物品外包装,物品的转运过程可能成为隐秘的病毒传播途径,冷链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2020年10月,青岛发生的疫情就是证明。此前,青岛已经连续5个多月没有病例。马会来介绍,青岛最先感染的两名病例就是冷链搬运工人,经过流调,发现他们均无外地旅行史和医院就诊史,且境外船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搬运过程未接触到境外船员,唯一可能接触到病毒的情况是他们搬运了进口冷冻鳕鱼。对这批冷冻鳕鱼进行大量采样检测,最终在进口冷冻鳕鱼样品中,检测到了高载量病毒。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发现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序列与冷冻鳕鱼包装上的病毒一致。流行病学和基因学都证实,两名搬运工人感染的就是冷冻鳕鱼包装上的病毒。
冷冻鳕鱼包装上的病毒从哪里来?马会来分析,鳕鱼在某国海域由捕捞船船员进行捕捞、加工,储存在船上冷库(零下20摄氏度),并搬运到运输船,抵达青岛的运输船船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捕捞船船员未进行核酸检测,提示存在冷冻鳕鱼外包装上病毒来自捕捞船船员的可能性较大。
“病毒通过冷链产品传播给人,途径更加隐秘,传播周期更长,传播距离更远,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马会来说,病毒在冷链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一旦人没有做好防护,打开货物,接触到了病毒,就有可能引发传染。冷链产品通过海运、空运实现跨国、跨洲运输,病毒传播范围更广。
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很可能由进口冷链产品输入
“2019年末,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生的疫情存在进口冷链产品输入病毒的可能。”马会来说,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连水产品加工车间发生疫情之前,两地都是数十天或更长时间没有病例,国家和省级疾控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包括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核酸筛查、进口冷链产品追溯,同时开展分子病毒学溯源调查,证实两地的病毒都是通过进口冷链从境外输入。青岛发生的疫情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后,我国多地发生散发疫情,经溯源发现大多与冷链产品有关。2020年上半年,国际上有多个从事冷链产品加工相关业务企业发生了疫情。这些都反复证明,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产品实现远距离传播。因此,高度提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很可能由进口冷链产品输入。
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对华南海鲜市场和武汉市区的进口冷链产品进行了调研。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就是联合专家组的一员。刘军介绍,联合专家组发现,经营进口冷链产品的摊位,病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摊位,感染风险是其他摊位的3.3倍。华南海鲜市场发现的最早3例感染者都是直接从事进口冷链产品的经营人员。此外,华南海鲜市场有21个摊位的环境中存在阳性样本,其中有16个摊位从事进口冷链产品经营或者与进口冷链产品有业务关系。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新冠病毒传播与冷链产品存在较强相关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