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绝绝子”“YYDS”,不会这些就不会说话了吗 | 互联网( 二 )
至于一些谐音梗,如“拌匀(搬运)”,“蚌埠住了(绷不住了)”,除了社交时看起来时髦一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用”,只会增加彼此的交流难度。
这类“短平快”的网络流行语如同文字界的短视频,占据我们的表达空间太久,便影响我们的思维更影响表达本身,以至于不少人面临这样的“尴尬”,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开口说话时刚张嘴就“梗”住了。
表达要多一些细节,
少一些“简单粗暴”
当然举这些例子,不是为了让网友个个都如同古代大家或者是当代作家那样,提笔惊人,但至少在生活表达、网络表达中能够意识到网络流行词的使用会使我们的思维懒惰,影响我们具象思维的能力,提醒我们尽量在表达中多注意一些细节,少一些“简单粗暴”。
需要意识到的是,时下的流行语表达这些可能并非主要是网友的问题,网友难以觉察互联网思维的影响。
文章插图
某社交平台上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小组成员们发帖探讨文字的不同表达方式。图/某社交平台截图
在如今大多数人习惯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受互联网表达特点的影响,互联网表达的文字也会有变化,比如想要一眼就抓住读者,就需要有“剑走偏锋”的表达。
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逻辑表达能力,也会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绝绝子”“YYDS”的频繁被使用就是一个体现。网友需要警惕这样的语言表达。当然,也不能苛责使用这些流行语的人。毕竟从语言学上来看,任何表达都存在“强度滑落”或者是“词语退化”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语言发展的过程。
比如,最开始夸一个人,可以说“棒”,后来出现了“真棒”,再然后出现了“强”,之后“太强了”,再然后就有人用“绝了”。一个“绝”字不够,就用“绝绝”表现,至于“子”字,只是出现“绝绝”的时候恰好出现了“xx子”,于是就有了“绝绝子”。而“YYDS”是由“永远滴神”拼音缩写演化而来,是在“拼音缩写”流行趋势下发展而来。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动态过程,网友需要做的是意识到语言的这种发展会让使用者的思维变得懒惰,要学会自觉去抵制这种被影响的过程。书读得多了,自然会意识到网络用语的力度永远都比不过“五体投地”,自然会抵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被同化”。
当然,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要接受语言发展客观规律形成的结果,能够意识到用“五体投地”和网络上的“绝绝子”“YYDS”并无冲突。能够同时容纳这种互相冲突的观念,选择在合适的场合表达,才是我们在互联网语境下应该有的意识。
新京报评论员 | 丁慧
编辑 | 迟道华
实习生 | 耿心玥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