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泰斗、国内研究马兜铃酸毒性的第一人——张伯礼院士

【中医泰斗、国内研究马兜铃酸毒性的第一人——张伯礼院士】张伯礼中医院士这一生,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在研究“马兜铃酸”。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是在一些常见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细辛)中存在的化合物。它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肾病和癌症,被WHO列为一级致癌物,而且其致癌性非常强。
国际上发现马兜铃酸的毒性是在1993 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发现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减肥药,导致该国两名妇女肾衰竭;进一步回顾病例发现,仅比利时因为服用中药减肥药导致肾衰竭的患者就有48例!比利时学者因此专门把这类病例命名为:“中草药肾炎”。(来源:张伯礼、马红梅,关木通肾**性研究及对策,中国药物警戒杂志,2004年10月)
比利时的“中草药肾炎”群发病例,那几年引起各国研究人员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张伯礼。1996年,以日本一家医药公司委托研究为契机,张伯礼及其团队开始了对中药“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肾**性的长期研究。可以说,张伯礼是国内研究马兜铃酸毒性的“第一人”。(来源:张伯礼、马红梅,关木通肾**性研究及对策,中国药物警戒杂志,2004年10月)
(二)
1996年,当时48岁的张伯礼首先做的是“回顾性研究”。即从国内外的病例资料和文献中,回溯检索出因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导致肾功能问题的既往病例。经过回溯,张伯礼及其团队很快发现马兜铃酸毒性的明显证据,并发表多篇论文。仅以其中一篇举例:国内14例因服用关木通引起肾衰竭的病例,其中9例患者已经死亡,4例肾功能未恢复,仅1例额外用药后短暂恢复肾功能;而国外13例病例中,8例患者肾功能受损无法恢复或持续恶化,3例受损后逐渐好转。(来源:马红梅,张伯礼,关木通复方肾毒性的临床前瞻性观察,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 年 11 月第 12 卷)从这些论文可以看出,在最开始“回顾性研究”阶段,张伯礼就非常明确、清楚了解到马兜铃酸的超强毒性。
接着,张伯礼做了第二项研究:“动物实验”。张伯礼及其团队设计了多次小白鼠动物实验。实验包括关木通单方、含关木通的复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多个对照组。动物实验表明,关木通单方具有非常明确的肾毒性!然后特别有意思的是,张伯礼原来认为关木通在复方药物“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并不是主药,且国内以前没见过毒性的报道。没想到张伯礼自己的实验发现:即使不是主药,含关木通的复方药物同样具有肾毒性!(来源:马红梅、张伯礼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关木通的短期肾毒性实验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9 年 5 月)所以说,经过“动物实验”阶段,张伯礼不仅了解,而且实验证明了马兜铃酸的超强毒性。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张伯礼通过检索古代中医文献后认为,“关木通”作为药材可能是错误的,古方里面应该是指另一种药物“木通”(或叫白木通、川木通),而木通的毒性远低于“关木通”。张伯礼据此提出应该修改中国《药典》,用木通取代“关木通”。稍后几年,因为国内外研究结果,以及一些中药药品安全事故,国家医药管理部门确实根据张伯礼的建议,修订了中国《药典》,用“木通”取代“关木通”,同时“关木通”禁止作为中药品使用。(作者注:木通、白木通、川木通是否也含有马兜铃酸,目前不同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有的实验检出这几类木通同样含有马兜铃酸,但含量远低于“关木通”;而有的实验未检出马兜铃酸)
“回顾性研究”发现马兜铃酸的毒性,多次“动物实验”都证明了马兜铃酸的毒性,提出用毒性轻得多的“木通”替代“关木通”。。。张伯礼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研究中药材非常成功,大大降低了人们服用木通类中药的风险,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