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泰斗、国内研究马兜铃酸毒性的第一人——张伯礼院士( 二 )


而从临床研究的角度看,对任何一款药物进行毒性研究,如果“回顾性研究”和“动物实验”这两步都证明了毒性,张伯礼决定继续再做人体实验,去实验强致癌物马兜铃酸的毒性。
(三)
2004年,在一篇回顾性的综述论文里,张伯礼讲起了自己当年搞人体实验的动机:“病例回顾性研究,服药前肾功能未做检查,服用的药物也比较混杂,干扰因素很多,导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的因果联系是分析推测性的”。(来源:张伯礼、马红梅,关木通肾**性研究及对策,中国药物警戒杂志,2004年10月)

为了获得实证的马兜铃酸“导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上图示,大概在1997年,张伯礼设计和进行了一项人体实验。实验的观察对象本身都没啥大病,也就是血液微循环不畅(四肢不温)或痛经等等小问题;然后①先给患者做肾功能检查,专门选择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士入组实验;② 入组之后,患者口服含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实验药物,直接开始人体活体实验;③以实证观察马兜铃酸对这些肾功能健康人士的肾脏伤害。

实验开始没几天,就有3名实验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别的实验者继续实验了最短39天,最长108天。而最后的实验结果,果然证实了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本组结果提示:① 即使小剂量、 辨证服用关木通制剂,8 周后,肾小管功能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异常变化趋向;② 在8 周过程中,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相关指标呈逐渐增长趋势,提示似有蓄积效应;③ 这种早期变化停止服药后,可能是可逆的。”(来源:张伯礼、马红梅,关木通肾**性研究及对策,中国药物警戒杂志,2004年10月)
这次实验的对照组数据,张伯礼用的是“回顾性研究”中的那些国内国外因马兜铃酸死亡或肾损伤案例。
(来源:马红梅,张伯礼,关木通复方肾毒性的临床前瞻性观察,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 年 11 月第 12 卷)
张伯礼多年之后回顾这次实验,惋惜地总结道:“本组病例数若扩大到15 例以上,某些指标变化则会出现统计学意义”


为了获得实证的马兜铃酸“导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上图示,大概在1997年,张伯礼设计和进行了一项人体实验。实验的观察对象本身都没啥大病,也就是血液微循环不畅(四肢不温)或痛经等等小问题;然后①先给患者做肾功能检查,专门选择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士入组实验;② 入组之后,患者口服含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实验药物,直接开始人体活体实验;③以实证观察马兜铃酸对这些肾功能健康人士的肾脏伤害。

西南地区川渝贵滇几省人们普遍大量食用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也含马兜铃酸,关键这玩意毒性累积的,不管数量大小,只要吃了就会对肝肾形成不可逆损害,真想不通又难吃又有毒,还吃的乐此不疲的

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一点是,有好东西,但仅限于家传(或真正从师20年以上),且仅限于某类或某单一病种
所以,个人认为,中医的学历啊论文啊什么的P用都没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