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 题: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新华社采访人员潘强、朱丽莉
当下正值东盟水果销售旺季,在广西南宁市的一家电商仓库里,榴莲、山竹、椰子等来自东南亚的水果散发着阵阵果香,工人们分拣打包,主播们线上“吆喝”,一派繁忙景象。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这里有多种东南亚水果进来,我们接触东盟国家的水果更加便捷。”电商主播张德远说。
近年来,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跨境电商随之崛起,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
经营农业科技公司的覃庆献,紧抓电商发展机遇,布局公司跨境电商事业。他说:“今年的泰国榴莲相较往年品质明显提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网络销售量增加了不少。”覃庆献的合作伙伴远在泰国,他们通过东博会的平台,把泰国当地的水果带到中国市场。
在繁忙的南宁综合保税区,满载着中国和东盟商品的货车在园区内穿梭。这里除了跨境商品快进快出,还有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学习跨境电商运营或直播技巧。落户在此的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南宁),面向东南亚进行新商家孵化、本地化服务以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通过直播的形式,Lazada平台的主播们向东南亚消费者展示了多种多样的产品。
“东南亚的电商发展速度很快,跨境直播的流量呈明显上升态势。”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海外项目总监招汇介绍,2019年底公司刚开始跨境直播时,流量并不乐观,观看次数仅几十人次,如今随着电商日益走进东南亚当地人的生活,直播流量也在快速增长。
在去年举办的第17届东博会期间,“云上东博会”为中外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展示、在线洽谈和会议、直播推广和跨境电商等功能,同时在线上举办多场贸易投资促进活动。这是应对疫情冲击、促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创新举措,不少东盟国家的客商参与其中。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表示,“云上东博会”启动后,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真正实现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今年东博会将继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服务好“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
作为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已与东盟多国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领域开展项目的对接及落地合作,打造了一批面向东盟区域的互联网平台,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推广。
【 电子商务|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数字经济对于中国和东盟来说,是应当共同抓住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说,希望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与合作,共同培育出更加稳固、更加成熟的经济增长点。
推荐阅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电子商务|西南商报:四川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 程序|安徽博物院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数字化成文物保护传承新路径
- 场景|全面开花 潜力巨大!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 平湖市|嘉兴市平湖市
- 数字|第三方支付下半场:混战转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