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快递”是什么样的?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 二 )


中国古代“快递”是什么样的?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
文章插图
二、八百里加急,为什么不接民间订单?1、八百里加急花费比较大八百里加急其实只是一个比喻词,说的是一天能跑八百里,形容比较快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跑八百里。以古代的城与城之间的距离来算,如果是从边塞送到京城的距离来看,起码是几千里的距离,按照每二十里就要修建一个驿站来算,起码就要修建几十上百个驿站。这还只是一条路的驿站,如果划分东西南北四条道路,那么修建的驿站会更多。以秦、三国、隋朝这些常年处于战乱之中的朝代来看,驿站的实用性是比较好的,而且也会经常使用。但如果以汉朝、唐朝这些不经常打仗的朝代来说,修建和维护驿站就要花费许多的资金,每启动一次所需要的钱财,不是民间百姓可以承担起的。2、很少有百姓与亲人相隔很大的距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词表达了父母对于即将远行的孩子的关爱之情。古代的人远行要么是为了考取功名,要么是因为家境原因而不得不远行,因此我们常常能听见这句诗词。但其实,即使一个远行的游子也不会离家太远,古代的交通极为不便利,远行也是很困难的,几百里通常来说就已经很远了,这些人能够用到八百里加急的机会几乎为0。
中国古代“快递”是什么样的?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
文章插图
八百里加急在那时可以说是国家专用的。在《大唐六典》这一文学作品中,有着对八百里加急的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由此可见,八百里加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送信人会手持金牌,就连所用的的马也是最好的御马,这些都是国家专用的,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去使用的,因而八百里加急是专为国家护送物资和情报的。以唐朝为例,唐朝最为鼎盛时拥有1639个驿站,在驿站工作的人员高达20000余人,一旦启用八百里加急,那么这些驿站就会如同机器一般,快速转动起来。唐代的—尺合相当于现在的0.303m,一里合就是454.2m,比现代的500米少上一些,但是日行300里却也如同飞速一般,非常之快了。总结快递其实是一个广义词,将货物运送到人的手上,其实就叫快递。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家书,商人的货物,国家的紧急情报,还有皇帝的荔枝与冰块,这些其实都只是代表而已。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回来的时候,带回了许多西域的特产,张骞并不是商人,而这里也并没有启用八百里加急,但是张骞带回来的这些货物也可以算作汉朝的快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