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可怕?
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617年),随父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进入关中 。唐建国后,封秦王,任尚书令 。后統兵消灭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 。武德九年(627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传让皇位 。
文章图片
一、居功至伟、权势熏天
(1)居功至伟
秦王李世民在唐取代隋,成就千秋霸业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功勋卓著无人能及 。
晋阳起兵是李唐王朝的开端,李世民在这场兵变中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晋阳起兵主要是世民之谋”,(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
起兵后李世民率先占领了西河地区,为李氏政权发展打开了局面 。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了消灭各地的割据力量,先后进行了六次重大战役,而李世民就指挥了其中四次,对于唐朝最终一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唐天下可以说是秦王及他的那些披肝沥胆的众英雄一手打下来的,其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 。
?武德二年到武德三年,历史上著名的“柏壁之战”,李世民率军歼灭了宋金刚部,并将刘武周所占领的失地全部收回,肃清了关内其他的残余势力,解除了李唐政权在西北部所受到的威胁 。年仅二十四岁的李世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一时间“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 。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大军攻打洛阳王世充 。在唐军紧逼之下,洛阳几乎成为一座孤城 。王世充无奈,只得向窦建德求援 。这场战争前后历时近十个月,收服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对李唐政权造成极大威胁的割据势力,尽取山东之地 。
?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历史上著名的“洛水之战”打响了 。李世民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一出马便收取了相州等地,与刘黑闼对峙,互有胜败 。李世民巧妙在洺水上游修筑堤坝,乘敌军渡水之机决堤,河水突然暴涨,刘黑闼军被唐军打得一败涂地 。刘黑闼率残兵败将逃往突厥 。河北叛乱终于被平定 。
?李世民又引兵攻打徐元朗,夺回了十余个城池 。
(2)、权势熏天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功名日盛,已经到了权势熏天的地步 。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便因赫赫战功“拜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旧唐书?太宗本纪》以下简称《太宗本纪》)
武德元年七月到十一月,李世民任大元帅西征 。最终平定了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 。凯旋回到长安后,“官拜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坐镇长春宫、关东兵马并受节度 。谢加接着加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太宗本纪》
武德三年二月,秦王平定刘武周之乱,悉复旧地 。“诏就军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太宗本纪》
武德四年,洛阳之战后,秦王因战功赫赫,导致李渊封无可封,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其官职之大,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凌驾于百官之上 。
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
重要的是,“天策上将”可以开“天策府”,自置官署,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这原本是东宫太子才能享有的权力 。
在击败窦建德,迫降王世充之后,李世民率大军返回长安 。凯旋之军声势浩大,身穿金甲的李世民率领一万铁骑和三万武士浩浩荡荡的回到长安,一时间,秦王李世民的威名遍传天下,世人只知有秦王而不知皇上、太子 。
推荐阅读
- 美的玄武400和600哪个好呢,区别都有啥选择哪个!!
- 李世民|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 李渊|被李世民逼退位后,李渊真的逍遥自在地生孩子吗?事实正好相反
- 唐朝|从唐朝开始,李世民就派人寻找过黄河源头,其实黄河的正源在这里
- 李世民|周王皆有“天可汗”称号
- 李世民|比司马懿更能忍,装傻三十余年才登上了皇位,治国可比唐太宗
- 李世民|洛阳之战,李世民为何能一战灭双王?以三千精锐大破十万敌军?
- 李世民|决定唐朝命运的一战:李世民创造奇迹,一次消灭两个诸侯
-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明明是篡权夺位者,为什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不怪李世民,更不怪李建成,此人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