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员上脉脉”?林凡:不追求负带来的虚假活跃度
8月7日,一名认证为“阿里巴巴员工”的用户在脉脉平台上发帖,称有女员工在出差时受到侵害。该事件迅速蔓延至各大社交平台,随后阿里CEO张勇发言回应,警方也介入处理,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文章插图
脉脉出圈,不靠“吃瓜”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从在脉脉上爆料,到阿里内网回应并处理涉案当事人,前后只经历了短短的72小时,这几乎成为了近期诸多职场纠纷的典型流程。
职场性骚扰、大厂暴力裁员、996大小周制度的设立与取消,这些敏感的职场议题时常在脉脉上被爆出并发酵,而后引起公众注意,引爆舆论。但在脉脉创始人、CEO林凡的眼中,脉脉的“出圈“,并非靠“吃瓜“。
在阿里事件爆出后,林凡接受了36氪的专访,他认为:“员工和企业沟通其实分四个层次,依次是点对点沟通、内部小范围沟通、然后才是去公司以外的社交平台上爆料、直至引致全民关注,这四个层次其实不管哪个层次解决了,都不会到下一个层次,因为绝大部分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脉脉其实只是这四个沟通层次中的一个部分。”而脉脉的愿景,则是帮助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实现平等的交流。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许多企业更注重于效率和增长优先,在某些层面存在着管理简单粗暴的现象。而脉脉作为第三方职场社交平台,能维持在相对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上,允许职场人在社区内自由发表观点,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一个路径可以与企业博弈。
但事实上,脉脉的价值不止于此。林凡提出了一个数字,类似阿里事件这样的爆料,在脉脉上的比例不到5%。只是这样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眼球效应,更容易被大众所关注到。这些事件在短时间内为脉脉平台带来很高的流量涌入,但林凡认为,这是一种“虚假繁荣”,并不会对脉脉平台以及用户产生长久的价值。
大厂渗透率80%,追求高价值活跃度
“成就职业梦想”,这是脉脉作为一个职场社交平台的企业使命,在设立“职言”社区时,也是希望能够在脉脉上搭建出高价值的职场讨论氛围,为职场人提供一手行业信息,帮助职场人找到事业上升路径,搭建起自己的职场人脉。
抛开偶尔爆出的“大厂新瓜”,脉脉上的日常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职业选择相关的信息,代表性帖子就是“offer比较”;另一类则是职业成长方面的信息,比如探讨35岁之后的职场发展、不同公司的经营状况等等。
文章插图
林凡介绍,互联网大厂员工在脉脉上活跃的平均比例已经超过了50%,最高能达到80%,可以说是“全员上脉脉”。从2020年到2021年,“互联网大厂在脉脉上的活跃渗透率提升了近一倍。有的大厂去年可能是在20%-30%,今年可能在50%左右;有一些活跃渗透率比较低的,可能从3%-4%增长到7%左右。”
这样的高渗透率可以帮助平台用户更高效便捷地获取行业咨讯,结实职场前辈,也能帮助甄别“职场爆料”的真伪。
大厂职场人的大量涌入,也提升了平台对于B端用户的价值。各大企业可以借助脉脉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也有许多toB服务商在脉脉上做客户开拓。同样的,也有许多企业创始人和高管,通过脉脉平台来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试图解决公司在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顽疾。脉脉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起了一种良性的反馈与互动。
【 阿里|“全员上脉脉”?林凡:不追求负带来的虚假活跃度】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