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战国时的齐湣王,为啥成了死得最惨的帝王?有种教训叫枪打出头鸟

在古代混迹权力圈,性质其实跟如今的资本运作很像:回报越高、风险越大;而其中的天花板职业——帝王,所对应的权力、利益几乎是上不封顶的,所以风险也最高 。
“总有刁民想害朕”,这句话不是戏言,而是历代帝王的真实体验,所以古代皇/王宫的禁军、侍卫都是比较精锐的,属于业务、忠诚度都顶尖的群体 。
但即使这样,仍架不住暗箭难防 。几千年的历史上,抛开改朝换代时被一股脑全族清除的情况,在政权运作期间,仍有许多帝王死于非命,大多是因统治集团内的争权夺利事件,遭到大臣、宗室的毒手 。
田地|战国时的齐湣王,为啥成了死得最惨的帝王?有种教训叫枪打出头鸟
文章图片

但在田氏掌权初期,隔壁正是如日中天的魏国 。在魏文侯、魏武侯父子俩的经营下,强大的魏国人才济济、国力强劲、武功赫赫,西边的秦国被打得毫无脾气,东边的齐国也经常被饱以老拳 。
但到了齐威王在位期间,齐国的形势有了巨大转机 。
一方面,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行军打仗,齐国的综合实力逐步强盛;
另一方面,在魏惠王的统治下,中原老大魏国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西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开始东进,不断对魏国进行冲击 。
蛰伏许久的齐国抓住上述形势,通过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一战,干脆利落地将魏国打趴,曾经强横一时的魏武卒灰飞烟灭 。下一年,秦军抢占河西之地,魏国在东西夹击西下彻底歇菜,完全告别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
田地|战国时的齐湣王,为啥成了死得最惨的帝王?有种教训叫枪打出头鸟
文章图片

接下来是齐、秦、楚三足鼎立时期,齐国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在连横、合纵间游刃有余,赚得盆满钵满 。
到了公元前314年,趁着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派兵仅仅用了50天就占领燕国全境,“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创造了大国兼并的奇迹 。
这自然引起了其它列强的不满,在各方的压力下,齐国席卷众多财富后撤出燕国,也因此埋下了两大隐患:燕国的仇恨、各国的警惕 。也就是在这一年,齐湣王田地即位 。
下一年,不愿坐视齐国得势的秦国出招了,他们派出张仪忽悠楚退出与齐国的联盟,随后在丹杨、蓝田两次重挫楚军,拿下了汉中郡,楚国元气大伤 。接下来,秦国经过软硬两手操作,成功逼迫楚国与其和亲,实现了对东方集团的重大战略胜利 。
但在前296年间,齐国抓住楚怀王客死咸阳的机会,纠集联军攻打秦国,大军一度逼近函谷关,不可一世的秦国也不得不割地求和 。
下一年,随着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战国彻底变成了秦、齐一西一东并立的格局 。但这也是齐国最危险的阶段 。
田地|战国时的齐湣王,为啥成了死得最惨的帝王?有种教训叫枪打出头鸟
文章图片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自己称西帝,随后派人尊奉齐湣王为东帝 。看似承认两国并驾齐驱、均分天下,实际上却是一石二鸟:
祸水东引,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
往齐湣王脸上贴金,助长他的野心 。
齐国当然有聪明人,所以最终齐湣王仅仅称帝两天、过了把瘾,就改回了王的称号 。但可惜的是,他的野心却真的被空前刺激、随之膨胀了 。
两年后,齐国趁着隔壁宋国内讧,一举灭掉了这个有着“战国第八雄”之威名的五千乘之国,国力空前增强;被红利冲昏了头脑的齐湣王,接下来步子迈得更大了,他南侵楚国淮北地,西击三晋(韩赵魏),甚至还想干掉周天子、取而代之 。
从之前齐灭燕事件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存在“大国均衡”政策,即任何一国都不希望一个超级强国出现,大家都菜鸡、天下才安全,这也是合纵战略屡屡被连横破坏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