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三国之乱时期,蜀国忠肝义胆做出极大贡献的军事将才,东汉三国时期蜀国“义绝”之人,其名为关羽,字云长 。在三国动乱时期曾出现“三绝”,即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 。义绝关羽凭借一腔义气,绝不背叛友人与国家,成为千古名将 。其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忠肝义胆的写照,甚至多地为其建造关帝庙,印其画像用于辟邪 。然而,根据《三国志》吴范传篇记载,如此忠肝义胆之人却在败走麦城之时,主动向孙权提出投降:“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关羽退守麦城
假意投降,实则择路而逃
根据史料,关羽在退守麦城之际,曾主动投降关羽,“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 。作为千古传唱的侠肝义胆之人,为何会背叛结义兄弟刘备向孙权投降 。
道理很简单,当时身中多计的关羽此时已是穷途末路之际,内有中计部下军心涣散,外有孙权大军团团围困 。甚至此时已有不少军中之人意图投降,此时最好的头名状便是关羽的颈上人头,此时的关羽内外交困,唯有假意投降稳定军心,麻痹孙权,找寻机会逃亡 。
《三国志》吴范传篇曾言,关羽在麦城投降,请孙权派使者前来接收 。孙权大为惊讶,问吴范道关羽竟然真的投降了,吴范一眼看穿这是关羽为了拖延时间逃跑的计谋 。此后孙权派遣潘璋在关羽逃亡的路线上设立埋伏,随时准备斩杀关羽 。《三国志·吴主传》有记载,孙权劝降关羽,关羽假意投降,留下100官兵营造自己还在麦城坚守的假象,实则是带领剩余精兵从小路出逃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刚愎自用战死逃亡路
关羽是流传千古的名将,忠肝义胆,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杀庞德,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样一位千古名将为何获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麦城之战之后关羽见局势不妙,东南西三个方向皆以被攻破,之余北门设至圈套坐等关羽落网,关羽借假意投降之机从麦城北门突围 。
这时,吕蒙认定关羽兵少,定会从小路出逃,随即便在麦城以北二十里的小路布下五千精兵,以断关羽后路,再命潘璋率精兵五百正面埋伏生擒关羽 。
此时关羽向大哥刘备以及刘封、孟达求救 。大哥刘备心有余而力不足,西川到麦城相隔甚远,救兵无法短时间内到达 。而刘封则因不是刘备嫡系血脉请封世子惨遭关羽拒绝,一直怀恨在心 。再加上孟达在旁挑拨离间,导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关羽携亲信小路突围
援军不至,困死麦城
关羽准备从北门小路突袭离开,其部下王甫劝诫,此时小路应有埋伏,必是死路一条,应走大路,反其道而行,尚有一线生机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关羽本性不改,刚愎自负:“就算有埋伏,我怕什么 。”随即便留下一百人守城牵制吴军,虚晃一枪营造出关羽此时还在城中誓死顽抗的局面 。等待孙权派人巡查之时发现关羽此时已不在城内,便下令生擒关羽 。
前有精兵五千埋伏,后又精兵五百追击,已是死路一条,最后在距离益州十几里的地方被生擒,随行之人除去长子关云长外,皆被斩杀,而其两人被生擒 。
关羽在被生擒之后,孙权舍不得一代名将,便想劝关羽投降,为其效力 。没想到关羽在被擒之后,大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我曾与刘皇叔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发誓一定要匡扶汉室正统,怎么可能与你们这种叛国贼沦为一丘之貉 。如今我只是误中你孙权的奸计而已,既然已是死局,那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一死了之 。孙权主簿左咸对孙权说:“即使是当年的曹操,以美女、金钱,地位诱惑关羽都未能收服此人,可见此人不可用,。若是不除关羽,必留后患 。”于是孙权杀害关羽及其长子关平,并将关羽头颅斩下送给曹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