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二 )


而关羽的坐骑千古名驹赤兔马也被孙权给马忠,什么主人什么宠物,忠肝义胆之人的坐骑必定也是忠肝义胆,赤兔马数日不吃草料,活活饿死,为其主人殉难 。其部下也是忠义之辈,王甫和周仓在麦城听到关羽遇难的消息之后,双双自杀殉国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誓死不从惨死沙场
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三国封侯
关羽与其长子杀于临沮,关羽死后孙权一方面为表示结盟将头颅送给曹操,另一方面知道刘备与关羽兄弟情谊之深,知道杀害关羽必定遭受刘备不顾一切的报复,便将关羽头颅送给曹操,嫁祸魏国 。曹操一代奸臣怎会看不出如此小计,便命人准备上好的棺椁,并为关羽的头颅比例雕刻檀木假身,放置在棺椁之中,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与洛阳,并告知世人关羽是他最为敬重之人 。
孙权见状,便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葬于阳城西处,但由于关羽深受人们爱戴,这个地方在后世逐渐形成了关陵,后世人们皆与此地祭拜关羽 。
大哥刘备在成都为其修筑衣冠冢,以祭祀其魂魄 。其故乡解州也为其建立关帝庙,此庙一成便被认为是关羽魂归之处,故此便有了关羽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的说法 。
率军七十万,出兵伐吴,落败白帝城
关羽死后,大哥刘备,义弟张飞皆是大怒,欲挥军伐吴 。智者诸葛亮看破孙权曹操之计,便极力劝说刘备占时按兵不动,不是不给关羽报仇,只是时机未到 。盛怒之下刘备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意见,毅然决然的率领大军攻打吴国,此时张飞因怒打部下,引发不满在阆中被刺杀致死 。最终七十万大军被吴国火烧而亡,刘备只得退至白帝城休整,后因急火攻心死于白帝城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刘备逃亡路线
关羽之死,三国鼎立
关羽之死,对蜀国造成巨大影响,一方面,是对蜀国军心的打击,“蜀之名将,唯有关羽 。”关羽的死亡的以军心,军威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 。当然这句话是没有包含诸葛亮的,在此之前诸葛亮与刘备分工明确,刘备主管对外,以赵云,张飞,关羽为辅开疆守土 。而诸葛亮则主管内政,直到刘备病死白帝城,诸葛亮掌握兵权,才开始发挥其在军事上的才能,挽回了因关羽之死低迷的士气 。北伐之时甚至有“蜀国发兵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的说法 。
关羽|败走麦城后,关羽为何主动向孙权投降?
文章图片

▲诸葛亮北伐之战
另一方面关羽作为军事要地荆州主将,关羽之死让蜀国也失去了对荆州地区的控制权 。更加丢失了诸葛亮在整个三国的布局,诸葛亮设计益州荆州两路出击,攻打中原 。但实际上荆州的丢失,使得蜀国本占优势的争夺战,丧失了先手,只能自保求生再无争霸之力 。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因为三国之间军事力量相差不多,相互牵制,可关羽的存在便打破了这种平衡,不论是魏蜀吴哪一国得得关羽的效忠都将成一统三国强有力的候选人,所以才有吴魏联合杀关羽 。便是想以此为破局,解开蜀国一国争霸的局面,而事实证明关羽确实是三国鼎立的关键点 。孙权追杀关羽因为不过是为了夺取荆州,刘备为关羽报仇也不过是为了夺回荆州,曹操之所以作壁上观,自然也是紧盯着荆州 。关羽之死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关羽自知荆州的重要性,更是知道倘若自己身死,蜀国定是大势已去 。便抛下名声假意投降,实则逃亡临近的益州求援,但不知早在战争之始孙权便下令看见关羽者斩立决 。孙权不愿蜀国一家独大,便斩杀关羽,为日后三国鼎立之局埋下伏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