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世茂提出“全场景全生态”,会是打工人真正需要的写字楼吗?

当代“社畜”的生存现状,《摩登时代》早在上世纪便反映得淋漓尽致。永不停歇的流水线、自动喂食机……资本家推出种种“奇思妙想”,尽可能压榨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尽管相隔一个世纪,很多“社畜”的处境仍与之出奇的相似,在996的高压下,他们只能靠“带薪拉屎”做软弱的抗争,最后自困于格子间无力脱身。
不过随着如今工作内涵演变,同时更加多元的职业形态和价值实现路径的出现,激发了打工人们开始关注自身感受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协同性。
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的经历让我们开始对办公场所方面进行思考,打工人需要的,不再是工位加会议室的纯粹办公场所,而是一个集合作、社交、学习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在需求的催生下,众多房企也开始在产品业态、建筑与空间、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始创新,为企业着手构建全场景的生态办公体系。这其中,世茂股份的轻资产转型在一众房企中走得颇具代表性。
在房企“三道红线”新政要求下,本文将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高压监管之下,世茂仍有余力进行轻资产转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写字楼还会有什么新业态?世茂推出的写字楼,是否是打工人想要的工作空间呢?
“三道红线”全部达标,“反内卷”的世茂寻找房企新出路
去年以来,在“住房不炒”政策及“三道红线”新政要求下,各大房企均缩起手脚,开始艰难转型,“活下去”成了很多房企的首要目标。
不过这其中并不包括世茂,因为“三道红线”它一条都没踩。
世茂成立于90年代,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投资集团,在全国100多个核心发展城市均有布局,业务涉及地产、商业、物管、酒店、主题娱乐等产业领域。
其中主营商业地产开发与销售、商业经营及管理的世茂股份,是世茂集团实施“大飞机战略”,布局生态住宅、商业地产及旅游地产的重要一环。
目前,世茂股份写字楼已进驻全国十余座城市,项目平均建筑高度超220米,在管规模逾300万平方米,服务1100余家入驻企业及6.5万办公人群。
如今在行业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基调下,防风险、去杠杆成为房企的主导趋势,但今年上半年首轮集中供地,房地产市场依然呈现了非理性的状态。
不过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世茂却公开反内卷。不仅谨慎拿地,还开始大力进行轻资产运作。
写字楼|世茂提出“全场景全生态”,会是打工人真正需要的写字楼吗?
文章插图
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地产企业视为烫手山芋的写字楼业务,逐渐成为世茂股份的核心支柱。这并非是“卷不动”了,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世茂股份刚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也给了它转型的底气。
据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世茂股份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且综合毛利率达到38.6%,在房企中也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其中商业地产销售营收达到了53.7亿元,占总营收的45.1%,租赁收入也实现了同比增长29%。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世茂股份延续了母公司世茂集团对财务面的严格把控。报告期末公司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63.26%,有息负债率为 18.83%,现金短债比2.10 倍,三道红线指标全部绿线达标。
在现金流方面,世茂股份表现优异,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9%,稳中有升。
除了合理的杠杆水平和稳健的业绩增长,支撑起世茂股份对于写字楼业务的探索外,改善办公生态体系本身,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