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世茂提出“全场景全生态”,会是打工人真正需要的写字楼吗?( 二 )
“重新发明办公室”,打工人需要怎样的工作空间?
“办公室是被发明出来的,不是自然现象。既然是发明,那就可以重新发明和改造。” 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建筑师、办公空间设计研究者阿古斯丁·舍弗如是说道。
这种观点也与如今房企在商业地产业务的战略不谋而合。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办公场所正从“组织价值生产车间”向“共同价值实现平台”进行转变。虽然疫情令大家都拥有了远程办公的体验,不过这些经历却反向印证了线下办公的不可替代性:交流更便捷、协同更顺畅等等。
而世茂股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决定大举开拓写字楼业务,并且提出了改变办公生态体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劳动力也是,办公生态体系必须有所改变。”写字楼运营管理者除了提供场所以外,最根本的就是帮助企业成长,并服务社会,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他们就应该提供什么。
例如有的人希望拥有一个隔音的私密空间来进行电话沟通,有的人需要圆形工位或者转椅方便协作,这些都是如今常见的工作需求。
具体来看,如今商业地产运营者,从仅仅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物业服务的“基本办公”,转向提供以人为本的科学工作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价值的“价值办公”,配套服务成了其相互比拼的胜负手。
以世茂为例,其引入了“世茂52+”商业中心等业态,为用户提供从早上的咖啡开启一天、到中午时短暂休息充电的健身及瑜伽房、再到下班后社交场景的全维度办公生活场景配套与服务。
文章插图
另外,世茂也与喜马拉雅、知乎、西西弗等品牌展开了合作,设立了贴合年轻人的文化空间。在写字楼里,打工人也有了“放飞自我”的角落。
围绕着人的需求,世茂将业务进行了全场景覆盖,并由此沉淀出多元的业态和运营管理能力,收获了大量的优质客户。
据了解,2020年全国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则接近30%,而世茂在管的 8 栋在营写字楼项目中有 4 栋已进入稳定经营状态,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0%。
除此之外,世茂的写字楼业务也能够为所在城市进行赋能。
例如在海峡特区,世茂将“超级商业+超级娱乐”的概念整合,文化旅游、国际商业、品牌酒店、国际办公及口岸TOD交通枢纽为一体,打造了一座约120万平方米的港珠澳口岸城,能够有效促进三地的交流共融。
通过种种手段,相较于业内同行,世茂在商业地产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为写字楼、商圈、城市的附加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反哺自身生长。
世茂股份加码轻资产运营,长期主义是房企未来?
依靠轻资产运营,走长期主义的道路,或许是如今地产行业的未来。
首先,在严苛的监管环境下,受重资产业务制约,房企“暴雷”事件不时发生,世茂股份率先转向轻资产运营,打出了一个时间差,并且能够通过核心城市群的地缘优势,以及精细化管理来保持市场领先。
其次,世茂提出的“全场景生态办公体系”,也能够打破写字楼的传统定义和边界,在“楼”之外做工作,创造出更适合劳动者的工作空间,并不断以此为基础,让“写字楼”创造着新价值。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其实世茂向轻资产转型,拓展商业写字楼业务也并非孤例。金茂也提出“做城市合伙人”的旗号,对商业地产配套设施加大投入,除此之外,万科、龙湖等老牌地产商也纷纷加码轻资产运营。
因此,通过不断精进产品力和服务力,世茂获得了穿越周期的动能,不过在当下,世茂股份至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战略。
推荐阅读
- 分区|阿里巴巴为Linux内核调度器提出组平衡器(GB)概念
- 写字楼|当初看好领环保袋项目,广告太长不想投资了?
- 英国|Meta向英国提出申诉:变卖动图公司Giphy的命令不合理
- 市场局|Meta向英国提出申诉:变卖动图公司Giphy的命令不合理
- 杨浦区法院|杨浦法院提出规范“避风港规则”适用范围
- 碳中和|阿里巴巴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 腾邦集团|腾邦控股(06880):法院驳回对腾邦集团及腾邦物流提出的重整申请
- gmv|万物新生集团提出“百城千亿”目标
- 温室气体|迅销集团提出“环保方针”开发新型低能耗店铺形式
- 刷单|轮到电商发愁了!实体店或开始进行反击,多数人提出征收电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