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电商"造节"内卷,洋葱集团的"美物节"难露锋芒
一年四季,电商“造节”层出不穷。
阿里天猫有“双十一”,京东有“618”,拼多多有“百亿补贴”……除了这些巨头之外,一些小玩家也想通过“造节”提高存在感。其中,洋葱集团自成立后便创造了“美物节”,9月8日,洋葱集团美物节正式上线。
推出电商节日的玩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玩家,另一层面而言,或许是电商玩家寻求突破的一种方式。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电商们依然沉迷于造节是因为“智短”、营销乏术,所以除了沿袭别无他法。
造节背后,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提高GMV增长是电商玩家的初衷。但随着这类节日的创新缺乏,用户参与积极性下降,中小玩家们还有机会吗?
管窥“美物节”,或难圆“品牌矩阵”梦
深耕电商领域,与大牌合作必不可少。任何行业,产品都是最大的竞争力。于洋葱集团而言,无论是进口品牌还是自有品牌,都十分重要。
多维度促进品牌力提升,才能促进电商平台实现更好发展。据悉洋葱集团自主研发新消费品牌,如轻食品牌LETS EXY、日系生活百货品牌TENKOU RYUUGI等,从产品矩阵覆盖度来说对其具有一定帮助,但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并不一定会买单。
本身,三大巨头扎根电商领域已久,在消费者的潜在意识中也早已形成品牌类别定位。如服饰化妆品认准淘宝天猫,大牌电器跟随京东,便宜物件可上拼多多。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刻板印象促进其购买实践,这方面而言洋葱集团的竞争力还是不太够,从交易数据来看增长并不明显。
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2个月里,洋葱集团核心意见消费者(“KOCs”)总人数、活跃KOCs总人数和活跃买家总人数分别为73.35万人、500.3万人和160万人。
与洋葱集团体量差不多的云集,在截至2021年5月时,其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330万;唯品会截至2021年二季度,活跃用户达到5110万人,其中超级VIP付费会员规模同比增长近50%。
文章插图
除了用户增长不明显,在二季度财报中还可端倪洋葱集团自身一些问题。
据财报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洋葱集团品牌总数达到4195个,其中自有品牌和战略品牌分别达到27个和111个。去年末,洋葱集团与4001个品牌合作,与86个品牌直接合作。
品牌的增多似乎未能给洋葱集团带来明显的销售收益增长。二季度,洋葱集团销售额产生的总GMV为7.98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2.539亿元减少36.3%;其中,自有品牌销售产生的GMV总额为3180万元。
可以看出洋葱集团目前还是主要靠外来品牌促进收益,自有品牌的吸引力仍然不够。用户规模与品牌收益增长乏力,从而导致产品收入下降。洋葱集团二季度产品收入为6.639亿元,同比下降36%;总营收为6.964亿元,同比下降36.5%。
互联网时代,生意的本质是流量。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网民基数不断扩大,网民规模增速已经放缓,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11 亿。互联网红利见顶,线上流量越来越难获取。
存量竞争时代,洋葱集团依靠其私域流量KOC营销模式想要获得增长,或许存在一定局限性。
KOC模式以个人信任为背书,通过“科普”和“种草”,让消费者能够去了解到一些小众商品,KOC将随社交圈的扩散而扩散。区别于传统电商的公域流量,KOC主要面对的是私域流量。
根据Omall App信息,KOC在洋葱集团平台上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进取店主、荣誉店主、会席服务商,三者对应的权益逐步递增。其中荣誉店主,需要一次性交1000元,同时可以参与销售分成;而会席服务商,需要一次性交2万元,除了销售分成,还有招商收益。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