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汉初三杰张良排62名,远低于萧何韩信,残酷真相不忍细读
文章图片
结果轰的一声,铁锤仿佛从天而降,车队立马换乱,可惜的是,秦始皇毫发无损,因为砸中的是副车 。
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刺客,幸好张良提前已经熟悉过地形,他成功地逃脱了追捕,但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也让张良明白了刺杀这种行为是很难除掉秦始皇的 。
因为秦朝廷的追捕,张良于是改名换姓,东迁到东海郡下邳县(今江苏睢宁)隐居下来,这个地方可是当时反秦的大本营,在这里张良的命运将被改写 。
文章图片
思想三变的张良
这地方秦王朝统治力量薄弱,张良也是在这个地方结识了项氏一族,为后来在鸿门宴上的种种神操作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目前隐居在这里的张良,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其命运的大事 。
关于圯上老人的故事,相比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个老者,处于本能的谦恭和礼貌,张良忍者怒气,给老人捡鞋提鞋,最终老人给了张良一本兵书,而个老人就是著名的黄石老人 。
这个故事很有传奇性,是司马迁在当地采风的时候听来的,注重实地考察的司马迁在个人著作《史记》里,记载了大量的类似故事 。
基本秉持唯物主义立场的太史公,在历史事实方面是经受得起考验的,但这也不排除他写了不少怪力乱神的东西,很多都是他听当地人讲的传闻和故事 。
文章图片
【张良|汉初三杰张良排62名,远低于萧何韩信,残酷真相不忍细读】黄石老人的故事的确很传奇,据说传给张良的兵法是《太公兵法》,也就是姜子牙的兵法,这其实意味着张良思想的转变 。
以前他是个热血青年,想用实际行动为韩国复仇,但是读了兵法之后,明显张良开始进入了另一层境界,知道了个人的力量始终都是有限的,要报仇就不能单靠匹夫之勇 。
随着兵法的学习,张良的气质彻底改变了,但最初他其实并不是跟着刘邦的,因为张良的理想是复兴韩国,所以最初他是跟着在第一波反秦浪潮中复立的韩王 。
但这个韩王的能力实在是不行,就算有张良这样智慧过人的军师,还是连连失利,再加上本身内部就非常复杂,张良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刘邦 。
文章图片
跟着刘邦的张良屡出计谋,帮助刘邦成就伟业,但本质上来讲,跟着刘邦也就意味着张良实际上是无奈地放弃了最初的理想,因为他最初的理想是恢复韩国,甚至是恢复到古代的那种贵族体制 。
跟着刘邦这个地痞出身的人,标志了时代变了,张良也变了,不再用出身看人了,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看得还是实力 。
张良在决定刘邦命运的几件大事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鸿门宴上搭上了项伯,要不然刘邦早死了,暗度陈仓、定都关中、与终将分天下、安抚韩信彭越 。
这些都是决定刘邦命运的大事,张良的计策让刘邦最终夺得了天下,连刘邦自己都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但奇怪的是,张良最终在汉初确定的功臣之中,排名却非常低,爵位也不高,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文章图片
道家张良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对所有有功之人以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进行了分封,对功劳最大的8人分封为王,对137位开国功臣分封了列侯,根据不同的贡献这些功臣的食邑也不同,功劳最大的封以万户食邑,最低的也给予五六百户食邑 。
推荐阅读
- 樊哙|樊哙是汉初猛将,汉高祖刘邦的救命恩人,为何刘邦死前却要杀他?
- 贾诩|聪明堪比张良陈平的牛人贾诩,为何当个三公却被孙权公然嘲笑?
- 韩信|萧何、张良和陈平诛杀韩信,后代遭到报应
- 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揭秘其波澜壮阔的人生(图)
- 在秦末汉初之际,韩信指挥过哪场没有胜算的战役?
- 张良为何全身而退,而韩信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结局?
-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谁 前三杰后三杰共六人(皆是时代伟人)【图】
- 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 汉初三杰对西汉有着很大的功劳,但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图)
- 皇甫嵩、卢植和朱儁有何贡献?他们为何被称为汉末三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