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生产制造业的薪酬体系搭建案例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某冶金公司是一家以冶金制造为主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拥有销售团队、生产团队、物流团队、职能团队、业务团队等,员工人数900余人。随着公司的快速壮大,管理中的漏洞逐渐暴露,在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数量增长、差异性不断扩大,由领导者直接评价发放薪酬的方法不再适用,该公司亟需从原有的作坊型、家族型企业向规范化的现代企业转变,由个性化管理逐渐向团队化管理转变。
为了实现科学管理,该公司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第一阶段,优化组织结构设计,促进公司内部的合理分工;第二阶段,改革业务人员工资结构,提升企业绩效。第三阶段,该公司以建设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目标,引入了岗位要素评估法,但是实施以来却效果不佳,薪酬体系仍与员工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保证合理分配,实现有效激励,更无法发挥其约束作用。如何优化岗位评估方法,怎样建设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成为了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该公司邀请华恒智信进驻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希望能够借助人力资源专家的帮助,完善岗位评估,搭建一套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通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发现,该公司在薪酬管理体系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工资|生产制造业的薪酬体系搭建案例
文章插图
第一,员工评价模糊,薪酬标准不明确。
该公司目前的薪酬随意性较大,多依据上级对员工的主观性评价来确定,薪资水平由领导说了算,缺乏客观统一标准。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数量不断增多,领导也无法兼顾所有员工,评价准确性进一步下降。谁应该获取怎样的薪酬水平,如何对员工进行评价,薪酬体系按岗位还是按业绩等问题不明确,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稳定性。
第二,管理粗放,规范化程度低。
子公司同样面临着薪酬管理的突出问题,由于岗位评估不到位,薪酬体系缺乏客观性,总部与子公司高层在对同一员工的评价上常常产生矛盾,造成总部对子公司管理相对混乱,人员结构、薪资总额等难以确定,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第三,原有岗位评估方法不切合企业实际。
该公司曾尝试引入过的21要素岗位评估法与企业较为粗放的管理环境不相符,同时也无法满足多元化局面下,公司各种类型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难以激发和保证员工特别是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问题分析】
对于该公司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华恒智信顾问团队提出,要依据岗位的不同类型,评价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分层分类的薪酬管理体系,薪资水平按员工岗位类型、层次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凸显员工间的区分点,解决干部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
为了搭建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要做好岗位评估和人员评价。岗位评估是指对岗位相对价值的评估,即一个岗位在公司内部的相对重要程度,这是确定标准工资的重要依据。而对人的评价则是在这一工资标准基础上,不同员工具体工资的确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估时,主要采取三种评估方式:第一,岗位评价,解决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第二,任职评价,解决任职资格的不同,体现初中高级的差别;第三,业绩评价,解决员工差异化,实现同一岗位的多劳多得。
工资|生产制造业的薪酬体系搭建案例
文章插图
随着企业的发展,优秀人才价值的体现不可能靠岗位工资这一种简单的方式,而一定要通过个人能力和业绩来体现,必须要适应人才的差异性,员工的多元化。由于该公司目前管理比较粗放,因此岗位评估不能简单的按照传统要素评价法进行,也不适合采用精细化的评价方法,而应该结合公司特点,改变原有一套工资表确定所有员工薪酬的状态,通过多张有针对性的工资表,在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既保证合理分配,又能够实现有效激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