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亚马逊卖家求变 换一种方式增长!

跨境电商出口从去年开始,在疫情的驱动下,整个行业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这种极度高涨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随着亚马逊在4月末开始启动一系列的严格的合规化治理手段,从KA卖家到中小卖家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伴随着各种“封店”、“裁员”、“清库存”的信息,市场情绪从高涨突然间进入一种迷茫的状态。
焦虑与迷茫交织下更要理性分析相对过往几年的亚马逊的平台治理行为,这一轮的风波涉及的卖家更多(大小卖家均有波及)、治理的手段更严格(listing、店铺、品牌)、持续时间更长(截止目前已经持续5个月)。据亚马逊全球开店此前发布的声明,卖家出现违反平台规则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刷单、操作评论、店铺关联等。
境电商出口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扩大的情况下,在当前行业关注聚焦在“亚马逊风波”上,不可避免出现各种不对称、不完整、甚至是有失偏颇的信息传递。诸如“供应商堵门”、“批量裁员”等难辨真伪的信息在不断的挑拨卖家的神经。但从客观上来讲,市场的焦虑情绪有一部分是被刻意制造的,在感性主导的市场情绪下,理性的数据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 cnbc|亚马逊卖家求变 换一种方式增长!
    文章插图
根据亚马逊2021年Q2的最新财报显示,即使是在平台治理最严格的Q2,第三方卖家的收入(佣金和FBA,不含广告)增速还是持续领先自营收入(34%VS13%),反映第三方卖家业务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态势。另一方面,卖家们普遍关注的亚马逊通过严格的平台治理方式,进一步扩大自营商品比重,压缩第三方卖家生存空间情况是否存在呢?通过亚马逊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销售额595亿美元,高于自营的531亿美元;倘若将FBM模式的卖家销售额纳入,实际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销售占比将更高。
市场担忧的亚马逊治理卖家后,导致第三方卖家业务受挤压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实质上亚马逊整体销售规模仍在上涨,自营的比重也没有上升,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生态没有出现结构性问题。
抛开情绪,客观看待平台治理在当前的环境下,所有亚马逊卖家都必须从商业模式的底层认真理解亚马逊这一轮严管措施和亚马逊这盘生意。只有对亚马逊当前的种种行为有足够清晰客观的认知,才不会被市场情绪牵引了业务节奏。这是亚马逊的一次内部风控行为。从我们接触的信息,亚马逊这一轮行动尚无证据是夹杂着垄断、政治因素的行为,更多是一种企业内控管理行为。
首先,包括亚马逊在内的美国互联网巨头目前正处于反垄断的下行压力之下。特别近期,据CNBC披露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亚马逊公共政策团队的成员联系了部分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与他们商讨国会的反垄断法案。在反垄断经营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亚马逊不会通过故意治理第三方卖家为自己落下把柄,毕竟在美国,企业一旦被裁定为垄断行为,将面临分拆业务、下架垄断商品、公开技术、停止捆绑销售、巨额赔偿等后果,这不是亚马逊愿意面对的。
cnbc|亚马逊卖家求变 换一种方式增长!
文章插图
【 cnbc|亚马逊卖家求变 换一种方式增长!】部分之前通过“黑帽”玩法占据相对优势的卖家在这轮行动中被迫出场,原本固化的类目结构出现了更多机会。而存在于平台的卖家,则会因为亚马逊的行动,倒逼自己更加合规经营。从结果来看,其实是降低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概率;亚马逊的供给优化,会让整个卖家生态走向公开透明机制下的公平竞争,对致力于通过扎实的产品研发、精细化的运营的卖家来说反而是一次利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