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有何真正目的?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说明问题( 二 )


文章图片

所以 , 高晓松认为 , 魏国政权会蒸蒸日上 , 而蜀汉政权会逐渐的没落甚至崩溃 , 这就是不战即亡 。诸葛亮迫于无奈 , 只能选择一战 。因为战斗还有机会 , 不战斗只有任人宰割 。
四、易中天的观点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大概有两点:其一也是不战即亡;其二为内部矛盾 , 不得已而为之 。
首先来看其一 。据记载 , 曹睿继位以后 , 大臣孙资提出 , 汉中之地险峻 , 出兵讨之损耗巨大 , 可以分兵据守要害之地 , 锁住蜀汉出关 。然后坐等天下之变 , 时间愈久 , 魏国国力越强 , 而无数必定不战而降 。
因此 , 易中天先生也认为 , 蜀汉政权不战则亡 , 这是正式的国家与非正式国家的差距 , 蜀汉政权的先军政治必亡无疑 。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有何真正目的?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说明问题
文章图片

紧接着其二 。易中天先生认为 , 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太过于复杂 , 东州集团以及荆州集团甚至是益州集团 , 个个不服气 。诸葛丞相只能勉力维持 , 甚至斩了马谡来平众怒 , 可谓是十分艰难 。在第四北伐中 , 蜀军得势之时 , 却被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诬陷 , 李严自身运量不利 , 却反过来谗言诸葛亮想独揽权力 , 也正是这种内部混乱导致诸葛亮明白 , 北伐其实是无法成功的 。
还有魏延的死更是说明 , 诸葛亮一心从5次北伐的发动到死都在为蜀国鞠躬尽瘁 。担心自己死后魏延目中无人 , 狂妄自大 , 留下来对于蜀国江山是一大祸害 , 所以下令除掉魏延 , 也侧面说明诸葛亮对于北伐的放弃 , 断了蜀国北伐的念头 , 固守才是蜀国的最后希望 。
为了维持政权存在 , 诸葛只能通过战争转移矛盾 , 勉力的维持这个国家的框架 。因此虽然战争开销巨大 , 但是却依旧5次北伐 , 其关键就在于此 。
结语
回顾以上的这些历史记载 , 以及不同人的观点 , 诸葛丞相疯狂的真相 , 也逐渐跃然于纸上 。客观来说 , 无论是高晓松 , 还是易中天 , 他们的观点都点到了要害 。蜀汉政权没有偷安的可能性 , 只有前进才有希望和生存空间 , 一旦停滞或者后退 , 只有死路一条 。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有何真正目的?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说明问题
文章图片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有何真正目的?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说明问题】所以 , 诸葛丞相接手的是一个巨烂的摊子 , 且不说将这个政权发扬光大 , 就说维持这个政权还依旧存在 , 诸葛丞相就已经拼尽了智慧 。因此 , 诸葛丞相的北伐 , 从战争意义上来说一塌糊涂 , 但是从政治目的来考虑 , 他真的付出了太多 , 并且也实现了基本目标 。
不过 , 这样复杂的格局只有诸葛亮才能维持一二 , 一旦这位老丞相倒下 , 蜀汉政权将再没有顶梁柱 , 只能等着破产 。因此 , 刘禅后来的投降 , 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