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头|已经被媒体用滥的“赋能”一词,到底什么来头( 二 )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化为“我给你能量,最终你我都得利”,已经高度类似目前科技界对“赋能”的用法了,比如2019年一篇疑似软广的标题:《华为重构智能数据中心,赋能伙伴做大产业链》。
是不是很像?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学科中的赋能大多译为“activation”,而人文学科多对应“empower”,两个词汇完全不同。
从行政管理角度,赋能的来源也和企业管理大同小异,且在起始时间上都集中在2009年。按照时间分布,学界对赋能(含偶然匹配情况)的使用频次在2016年以后出现爆炸式增长。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知网
分学科的好,按照知网分类,自然学科与人为社会科两大分类中,各自遴选一个子分类做对比,自然学科中选择技术研究,社科中选择应用研究。
时间上看,两个子分类中,论文使用赋能的频率逐年抬升。自2011年起,社科-应用研究使用“赋能”一次的频率开始超过科学-技术分类,二者差距持续扩大,截止2021年八月,科学-技术论文使用赋能的总数仅为社科-应用研究论文总数的38.9%。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知网
在知网总计14.83万个相关统计结果中,科技大类仅有6157篇,占比仅为4.2%。数量上说明人文社科领域使用“赋能”的频率远超科技类。
全网搜索引擎虽然数据不准确,但能反应趋势性的变化,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百度
从某搜索引擎中,以年为单位统计发现,2013年的搜索结果仅有98个,一年之后,含有赋能一词的搜索结果暴增31121倍,到305万次,并一直稳定增长至去年,而今年前八个月已达7090万次,突破1亿统计上限不是问题。需要指出,许多搜索结果无效,并非该时间段。
结合知网论文数与搜索引擎的结果数,都表明赋能一词频繁使用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
02 出圈过程(推测)经过前文梳理,大致可以归类赋能从古到今共存在于至少四个话语体系中:古代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政治话语体系、营销话语体系。该词滥觞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出圈的体现。
学界使用赋能在2000年以后多在应用研究中,在产研结合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有理由认为今天所使用的“赋能”,很可能是不断出圈的结果。无论是自然科学中的activation还是人文学科中的empower,第一次出圈是从学界到政界。
一个例证是各地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的还权赋能,从学界到政界的讨论都有较为清晰的过程。与此同时,赋能频繁出现在许多正式报道中,开始被外界得知。
2008-2010年,各地区曾兴起一阵“还权赋能”的风潮,比较有影响力的是2010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一个课题,最终以《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一书付梓而一锤定音。此外,管理学界讨论的“员工赋能”也在这一短时间迎来一波小高潮。
在学术界使用赋能频率越来越高之时,赋能悄然再次出圈,这次是从政界、学术界走到品牌营销界。
在搜索结果中,最早疑似品牌营销的是2004年一篇Adobe公司关于解决就业的报道中,有“为就业赋能”的标题。文章内容主要贴合当年就业形势,或许是来源于政界。
文章插图
有趣的是,此后数年营销类新闻中再也没有使用赋能的情况。直到2011年1月,一篇《春秋航空:电子商务赋能廉价航空》的稿子出现在钛媒体。推测这是一篇春秋航空介入电子商务的投放,其中还出现了“把电子商务确立为公司基因”等如今科技软广常用句式。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加班|360 周鸿祎:程序员不应该 35 岁被抛弃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钱大妈|山姆会员店APP默认五星好评被罚30万元!“钱大妈”“T3出行”“德玛仕”等也被罚……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周边|晚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