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OpenAI 是如何被10亿美元收买了“非盈利”灵魂的?
文章插图
文章作者 Alberto Romero 抨击知名的非营利机构 OpenAI 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原有的“为人类造福”宗旨。
OpenAI 成立于 2015 年,创立之初便将自己定位为“非营利组织”,目标是以安全的方式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使全人类平等收益,而不是为公司的股东创造利润。
但在 2019 年,OpenAI 违背了它的初衷,成为了一家名为“OpenAI LP”的营利性公司,由一家名为“OpenAI Inc”的母公司控制。这时,OpenAI 成了一家有利润上限的机构,股东的投资回报被限制为不超过原始投资金额的 100 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 1000 万美元,你最多能得到 10 亿美元的回报。
OpenAI 的结构改了之后,没几个月,微软就注资了 10 亿美元。而微软与 OpenAI 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一个重要前提,即微软有权将 OpenAI 的部分技术商业化,比如 GPT-3 与 Codex。今年 5 月末,微软的官方网站便报道了他们用 GPT-3 的技术赋能内部商业产品,为用户服务:
文章插图
当 OpenAI 因金钱关系与大型商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我们还能相信他们会信守承诺,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来发展人工智能吗?亦或是,技术终将沦为资本的俘虏,情怀也难逃被出卖的命运?
作为一个高定位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 的雄心壮志要求它必须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持,其中,金钱始终是排在第一位。比方说,去年夏天火热全网的 GPT-3,在训练阶段就已花费了大约 1200 万美元:
文章插图
GPT-3 是一个大规模语言模型,光参数量就已达到 1750 亿。如果不寻求交易,他们很难获得这么雄厚的研究经费。所以,在他们意识到需要投资时,发现微软当时正等着给自己提供云计算服务,交换条件是微软届时能将它们尚未成熟的系统商业化。这时,一方可以获得计算资源,一方可以达到盈利,何乐而不为呢?
早在2020年2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采访人员 Karen Hao 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探究了 OpenAI 与微软的合作。Karen Hao 在“The messy, secretive reality behind OpenAI’s bid to save the world”一文中明确指出,经过对 OpenAI 内部员工的数次采访,她发现 OpenAI 的公开宣称内容(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使人类平均受益)与内部的运营方式存在不一致之处。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一家以造福全人类为基础的公司突然需要大量的私人资金?要知道,从创立之初,Open AI 就获得了马斯克、Sam Altman与 Peter Thiel(Paypal 创始人)等人 10 亿美元的私人投资。OpenAI 从非营利到营利的转变,不仅引起了公众舆论的不解,也在公司内部遭到了批评。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