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存折连续18年每月打进300元,谁在供养她?( 二 )


徐志摩|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存折连续18年每月打进300元,谁在供养她?
文章图片

那么,徐志摩的死是命运使然?亦或是周遭环境使然?
回顾11月19日死亡航班“济南号”起飞前,徐志摩曾在张幼仪的云裳衣店停留,张幼仪得知他要坐飞机回北京后,劝他不要那么赶,可以第二天回去 。徐志摩说不行,非今晚赶回去不可,原因是他急着回北京参加一场由林徽因主讲的建筑艺术演讲会(但这一层原因他没告诉张幼仪,张幼仪是后来得知的) 。
随后,张幼仪又操心地给出警告,说不应该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飞机 。徐志摩认为张幼仪是多虑了,就像当初他说过那句话一样:“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还有一层原因是,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是免费的 。因为他写了一篇描述飞翔的著名散文《想飞》,刊在了《晨报》副刊上 。中国航空公司想蹭这篇散文的热度打广告,作为回馈会赠送徐志摩一本免费乘机券 。因为缺钱,徐志摩贪了这种葬送自己的便宜 。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徐志摩11月18日之所以会出现在上海,是因为他要带客看房赚取佣金,通俗点说就是兼职了房产中介 。
徐志摩|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存折连续18年每月打进300元,谁在供养她?
文章图片

看似冥冥中注定的一切,却是环环相扣的事故 。如果徐志摩不想着省钱,他就不用乘坐免费的邮政飞机;如果徐志摩不那么缺钱,他就不用专门来上海卖房,也就不会那么碰巧坐上那趟失事飞机 。
而说到钱,归根结底又回到陆小曼头上 。她的开销到底有多大?
即使徐志摩已经身兼大学教授、高校兼课讲师、约稿诗人、卖房中介,但仍被陆小曼的鸦片瘾拖累至一穷二白,常常捉襟见肘,需要向朋友告贷(通常是向张幼仪借钱) 。而且徐志摩在北平教书,婚后陆小曼却拒绝前往北平生活,只愿留在上海(更方便获取鸦片),以致徐志摩疲于奔命于平沪两地飞来飞去,机票钱成了一笔不小的冤枉开销 。
足以可见,陆小曼施加在徐志摩身上的累赘或多或少推动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 。不禁使人讶然,徐、陆之间被人称道的浪漫爱情,却是过得如此辛酸 。也怪不得谈起他们的时候,张幼仪撇嘴唾弃说:“我不认为那叫爱 。”因为在张幼仪的爱情观里,她认为妻子照顾另一半,对另一半负责,那才叫爱情 。但是陆小曼两样都没做到,甚至在她拒绝认领徐志摩遗体那一刻,张幼仪便下结语说:“我再也不相信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共有的那种爱情了 。”
如果陆小曼愿意与徐家二老俢睦,恭恭敬敬侍奉尽孝,徐志摩或许不至于疲于生计 。但陆小曼公然邀请一个男性外人(替她按摩的翁瑞午)来家里同榻吸食阿芙蓉,招致徐家二老震怒 。徐申如严厉告知徐志摩:“我已经决定不再和你老婆讲话了,如果她不搭理我,我又何必想办法善待她?”顺手就中止了对徐志摩的大额经济支持,但仍保留每个月三百元的生活费补贴,不过对于陆小曼挥霍的花销来说杯水车薪 。
但是徐志摩死后,徐申如并没有把这三百元省下来,而是直接存进了陆小曼的银行户头,这样就免了和陆小曼打照面的气头 。后来他得知这个儿媳放肆地与情人翁瑞午同居了也没有半句指责,而是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 。
尽管这个儿媳做出了越轨行为,徐申如却从未停止那笔每月三百元的供养费 。因为他认为赡养陆小曼原本是自己儿子的责任,儿子去世了,他这个当父亲的就得替儿子尽责 。徐志摩死后,徐申如又活了13年 。
徐志摩|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存折连续18年每月打进300元,谁在供养她?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