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10月1日上午,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信用超市正式对外开放。自此,怡园街道25个社区万名志愿者,可使用“信用积分”,免费兑换商品。
当天一大早,滨州街社区志愿者于喜英就来到信用超市,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兑换流程。“我们只要提供一下个人信息和积分,就可以根据积分选择对应价格的商品,这种形式特别好,既是对我们参加志愿活动的肯定,还能让我们得到实惠。”于喜英高兴地说。
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文章插图
超市外景
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文章插图
志愿者到信用超市了解积分兑换情况。
信用体系建设是威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4个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题中之义。强化信用建设,赋能基层治理,怡园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将信用建设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1+25”信用工作模式,搭建起“平台共享,全域覆盖”的信用应用体系,为社区治理注入“信用基因”。
创新思路,打造“1+25”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信用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怡园街道位于高新区核心建成区,辖区面积26.3平方公里,下辖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数22万人,是信用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社区信用建设全覆盖,最大限度激活社区活力、带动居民热情,成为怡园街道党工委深入研究的课题。
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文章插图
怡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成欣实地考察信用超市。
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向志愿者展示自选兑换平台。
立足社区多、面积大的特点,怡园街道党工委确定——摒弃“家家建超市”的重复动作,通过“建设一处实体超市,打造一个网上共享平台”的方式,将25个社区穿珠成线、连点成片,打造“1+25”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1”即一个实体超市。走进位于滨州街社区的信用超市,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洗衣液、卫生纸、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商品下方贴的不是售价标签,而是信用积分的数值。
“25”即街道辖区所有社区。为让各社区志愿者都能享受信用积分“红利”,怡园街道以实体超市为依托,开发了全市首个连锁触摸式自选平台。该平台拥有积分查询、信息共享、自助兑换等功能,可实现25个社区志愿者共用共享。
“平时,社区志愿者通过连锁触摸式自选平台,就可以自主选择想兑换的商品。平台再将兑换的商品统一配送到社区,由社区发放给志愿者。”怡园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实体+虚拟”联动、“线上+线下”同步,怡园街道以“1+25”运作模式,实现了信用“进社区”全覆盖。
全域覆盖,推动“信用+志愿服务”双向循环
信用“分”明,爱心有“价”。怡园街道将信用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的切入点,把志愿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积极倡树爱心向善、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我参加志愿服务有积分,这次被评为社区好媳妇也可以加分,信用积分就是我的另一张‘身份证’,非常有意义。等积分攒够了,就可以登录自选平台,像逛超市一样,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寨北社区志愿者宋吉玲说。
怡园街道党工委|怡园街道:“1+25”开启信用超市“连锁模式”
文章插图
按照“信用+志愿服务”模式,怡园街道借鉴全市“海贝分”评价维度,细化社区“道德分”评价标准,并根据治理实际不断拓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为辖区志愿者建立了“信用积分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