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三国真实的兵力如何?( 二 )


吴、蜀两国,长期以2.5户养1丁,已经接近极限 。
尤其是蜀国 。
吴国北伐、防御,其主力多依赖“舟楫之利”,沿途损耗相对较小 。
而蜀国北伐,无论是翻越秦岭还是进入陇右,都要翻山越岭,补给依赖人力(木牛流马又不是无人车···),损耗极大 。
魏国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
在景元四年,也就是魏灭蜀这一年,灭蜀后,魏国有户94万,去掉新征服的蜀国28万户,魏国原有66万户左右 。
而如前所说,当时,魏国的总兵力在50万以上 。
也就是说,魏国也接近2户养1兵!
当然,由于当时北方的开发水平远高于南方,所以,其生产效率高于吴、蜀,魏国承受此负担压力相对较小 。
总的来说,以上所说的兵力,皆为登记在册的世兵(世代为兵的职业军人),临时紧急征发的补充兵力及征调的民夫不算 。
但是,由于当时人口、生产力所限,临时征发的空间极小 。
因此,上述兵力,基本为各国总兵力 。
【三国|正史中,三国真实的兵力如何?】这样的兵力规模,虽不如演义中打一仗动辄10万起步夸张,但在同时代的全球,已经极为惊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