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法正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名声只在诸葛亮和庞统之下 。但如果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就实在太过分了,从历史上看,法正多奇谋,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并无所长 。之所以会出现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法正深得刘备信任,如果法正不死,肯定就能劝阻刘备伐吴,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猇亭之败,三国鼎立之势也就不那么稳固了 。
法正|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文章图片

法正的人品其实很有问题
无论是什么借口,法正对刘璋“不忠”是没有问题的 。
刘璋没有重用法正,是刘璋看人的功力不够,但法正却不应该因为未被重用而出卖刘璋 。君子的处世之道,是合则留,不合则去 。法正如果不满,可以辞职而去,转而投靠刘备,就没有问题 。而他仍然当着益州的官员,拿着刘璋给的俸禄,暗地里却和刘备勾勾搭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益州的机密出卖给刘璋的敌人刘备,这不是小人是什么?
刘备占据益州后,有人劝刘备迎娶刘瑁之妻吴氏,刘瑁即刘璋之兄,此时已经去世 。这样的建议,目的当然是为了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但于礼法而言是不合适的,因为刘备与刘瑁是同族 。这个时候法正站出来,拿春秋时晋文公娶侄媳妇的例子劝刘备,最终刘备娶了吴氏,并立为正室 。姑且不论这一做法是不是达到了目的,单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就足以说明法正并不是一个看重礼法 等人 。
法正|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文章图片

刘备曾命法正与诸葛亮、李严等人制定《蜀科》,实行严法治蜀 。此时法正的职务为蜀郡太守,掌管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所以具体执行者就是法正 。但法正不知变通,他按照《蜀科》的规定,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因此引起了豪强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 。
法正看到情况严重,于是又建议刘备实行宽松的政策,用当年汉高祖入关时的与民约法三章 。诸葛亮无奈,于是写了一封《答法正书》给法正,告诉他,严刑峻法并不是为了打击豪强,而是为了拉拢豪强 。如果太宽松,他们反而会专权自恣,之前的刘璋就是例子 。而实行严格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法外开恩,那他们就会感恩戴德,限制他们爵位和官位,那么得到官爵的就会觉得荣耀,这才是《蜀科》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法正看到信后,对诸葛亮大为拜服,这也从侧面说明法正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实在很一般般 。
法正性格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为此杀了好几个人 。有人向诸葛亮告发,而诸葛亮说“法孝直为之(刘备)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因此不加过问 。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法正的人品很有问题,说他是个小人并不冤枉 。
法正|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文章图片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道理在于他若活着便不会有猇亭之败
刘备集团中,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 。两人合作,使得刘备在这段时间里,势力得到了迅速壮大,直到建安二十四年称汉中王 。
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 。可惜次年法正便因病去世,刘备悲痛不已,连哭数日 。法正被追谥为翼侯,他也是刘备生前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
两年之后,关羽败走麦城,荆州丢失 。这突如其来的失败,对处在事业巅峰的刘备打击很大 。因为荆州是根本,是北伐中原的跳板,而且大将关羽也被东吴杀害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的劝谏,决定征讨东吴,夺回荆州 。然而刘备举全国之兵伐吴,却在猇亭之战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 。刘备退回白帝城,忧愤悔恨中,一年多后就去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