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不怎么关注

我们之所以会研究一段历史,主要是为了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下服务 。五代十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可以总结的,研究的人很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不怎么关注
文章图片
五代十国时期,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一、武力政治 。
武力政治就是以武力来维系的政治 。谁都武力越强,谁就会居于统治地位,整个五代时期几乎都是这样一个特点 。
五代十国只有短短的半个世纪,但是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任何一个统一的时期 。唯一稍微算有一点统一的,也就是中原地区的五代 。不过仅仅在半个世纪,就经历了五个朝代,出现了十几位皇帝 。显然,这是非同寻常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皇帝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皇帝短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力政治造成的结果 。
比如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事实上他是最有机会实现国家大统一的 。但是他也就在皇位上只干了三年的时间,就被李嗣源推翻 。实际上,李嗣源和李存勖是兄弟关系,李嗣源是李存勖父亲的干儿子,这实际上就是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
李嗣源虽然继承了后唐的皇位,但是他的儿子李从厚、干儿子李从珂,以及女婿们石敬瑭互相不服气,互相厮打 。先是李从珂取代了李从厚的皇位,接着石敬瑭又取代了李从珂的皇位,后唐就这么结束了 。这同样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 。
除了皇室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以外,领兵的大将一旦掌控了权力,也和皇帝产生尖锐的矛盾 。比如郭威掌控了兵权以后,他就和后汉的皇帝刘承祐发生了很大的矛盾 。刘承祐杀了郭威的一家老小,而郭威则起兵推翻了刘承祐 。这种情况在整个五代时期十分普遍 。
总之,五代时期没有平稳的高明的权力转移方式,而是采用从丛林中得来的那种丛林法则来实现权力的转移,这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不怎么关注
文章图片
二、叛变哲学 。
五代时期,盛行一种叛变哲学 。
五代时期为什么那么容易改朝换代?与叛变哲学的盛行不无关系 。
那时候,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没有什么忠诚可言 。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叛变 。今天是你忠实的部下,明天看到别人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就叛变了 。
因为叛变非常多,因此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有很多绝对忠诚的部下,他们也就不可能绝对地保持皇权的稳定 。
叛变哲学最典型的例子是冯道 。冯道是一个文官,他曾经当过四朝十一帝的宰相 。宰相当然是朝廷中最至关重要的人物,宰相一般情况下,只可能当一个朝廷,甚至是一个皇帝的宰相,因为宰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和皇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皇帝一旦发生变化,宰相也会发生变化 。总之,连续当两个皇帝的宰相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而连续当十一个皇帝的宰相,那就更加不可想象 。这十一个皇帝又分别属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 。这四个朝代中,冯道都能够当宰相,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
冯道为什么能够连续不断地当这么多朝代,这么多皇帝的宰相呢?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冯道对宰相业务的熟悉 。五代既然是武人掌管天下,因此,这些武人对朝廷业务就不怎么熟悉,他们就得找比较熟悉的人来帮他们进行管理,而冯道就是这样一个很熟悉业务的人 。
但问题就在于,冯道这个职业宰相没有任何忠诚可言 。因为如果他要忠诚于某一个皇帝,或者是忠诚于某一个朝廷,那他就不可能成为这样的职业宰相,
五代时期,像冯道这样的人是非常多的 。很多士兵都是职业士兵,谁给钱就帮谁打仗 。很多军官也是职业军官,谁笼络自己就投奔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