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世界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的航海家纷纷出海寻找新的财富,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杀戮和掠夺,造成了无数文明的消失,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人员伤亡,可以这么说,大航海时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里面充满了野蛮和血腥 。
然而,在同时代的东方,由明朝政府牵头组织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也拉开了序幕 。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起,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不再成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更多的是宣扬明王朝的天威,帮助那些落后地区的君民接受中华文化的教化 。
刻有3种文字石碑的发现,破解历史之谜
如果说上面的文字都是一种揣测的话,那么,伴随着某些证据的出现,证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各国,发展经济贸易 。
公元1911年,锡兰已经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在锡兰修建了大型的军港来停泊远道而来的舰船 。在修建港口的时候,英国人无意中从海底打捞了一块刻满文字和图像的石碑 。然而,不识货的英国人将其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铺设在了港口的码头之上,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这块石碑上面所镌刻的文字,除了中文字依稀可见之外,其余的两种文字泰米尔文与波斯文都识别不出来了 。
2014年,意识到走宝的锡兰政府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将这块石碑移进了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并且邀请了中方的相关人员一同见证这个历史 。
文章图片
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辨认,这块石碑原来是《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共有275个汉字,具体如下:“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谨以金银、丝织、香炉、花瓶、灯烛等物,布施佛寺……”
其实,从这些文字之中,就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了,并不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而是带着贸易和和平的心态去结交诸国 。
小结
自古以来,中国为了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陆地上有丝绸之路,海洋上也有丝绸之路,除了证明中国的友善和强大之外,还说明中国一直以来都与世界各地保持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也是当时之中国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 。
参考资料:《明史》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印度洋捞出刻有3种文字石碑,揭开谜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周边|晚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yn杜嘉班纳沦为地摊货被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下架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