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避讳,宋仁宗发明一新谥号,成读书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个半

今天聊个有意思的话题,扯一扯我们仁宗朝的“背诵默写天团” 。《清平乐》的热播不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风华绝代的历史,更捧红了一大批手下的名臣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的宅心仁厚、宽仁平和营造出了极佳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给了才子们尽情挥洒才华的机遇 。短短几十年间,井喷般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大文豪,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富弼等等 。这些人的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是大家从小就要面对并背诵默写的对象,因此也被戏称为“背诵默写天团” 。
宋仁宗|为避讳,宋仁宗发明一新谥号,成读书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个半
文章图片

不能再列举了,因为根本列举不完,苏轼代表的就是宋朝文学的最高峰,这个“文”绝对的当之无愧 。
至于欧阳修,小时候总背过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吧,这要没背过,那么《醉翁亭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呢?
富弼的名气相对小一些,不过名气小可不代表水平低,从小就有“洛阳才子”之称,范仲淹极为欣赏他的才华,还做媒介绍给晏殊当女婿,没真凭实学能做得到么?
宋仁宗|为避讳,宋仁宗发明一新谥号,成读书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个半
文章图片

富弼
说到了晏殊,那么我们来聊下,为何女婿富弼都能谥号为“文”,明显文学成就更高的晏殊的谥号却与文无缘,而是“元献”呢?
要知道,相对于晏殊的才华,他还有一个更加为大众称道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并且举荐人才,不光给自家闺女钓了富弼这个金龟婿,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王安石等都跟他的推荐和提携有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谥法,能思辩众曰元 。别之,使各有次 。所以自然不难解释为何晏殊不用“文”为谥了 。
宋仁宗|为避讳,宋仁宗发明一新谥号,成读书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个半
文章图片

晏殊的朋友圈
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谥号“文正”
谥号同皇帝庙号的最大区别就是,谥号并非一味溢美之词,有好有坏,也就是所谓的上谥、下谥、甚至于恶谥 。既然分三六九等,那么相对于文士来说,最好的谥号是什么呢?
在宋仁宗之前,最好的谥号乃是“文贞”,清白守节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 。可以说,文贞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谥号,比如魏征、宋璟这等名相,死后都谥“文贞” 。那么为何后来再也没有大臣被谥“文贞”了呢?这还要从宋仁宗说起 。
宋仁宗|为避讳,宋仁宗发明一新谥号,成读书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个半
文章图片

仁宗的名字叫赵祯,按照避讳原则,“贞”这个字也就不能用了,于是文贞变为了文正 。宋初贤臣李昉、王旦等获谥“文贞”之人也被改成“文正” 。从此以后,历代读书人生前追求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死后巴望的则是被追赠“文正”的无比尊荣 。
北宋的“九个半”文正公,最后这半个真可悲
正因为“文正”的条件高,因此我们的背默天团中也仅有范仲淹和司马光喜获此号,其他团员们终究还是在“正”字上差上一些,这个正并不单指人品正直,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级别和对国家的贡献 。整个北宋,名相辈出,真正获得“文正”谥号的也不过区区九人而已,分别是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 。这些名字我们大都如雷贯耳,可是恐怕少有人知道,宋仁宗时期还有一位名臣,死后被仁宗亲赠谥号“文正”,然而由于司马光的极力反对,最后到手的鸭子又飞了,真是死了都能气活过来,这人就是被戏称为半个文正公的夏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