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 。如果分享的内容和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 。】
五代十国,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个疆域比较大的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所谓五代 。五代之外有众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称制立国(称王或称帝)的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文章图片

后梁太祖朱温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后因朱温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于公元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唐亡!朱温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这是五代的开始 。
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xù)称帝,国号仍然是十几年前的唐,是为唐庄宗,史称后唐 。同年唐军攻克开封,朱温之子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 。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文章图片

后梁庄宗李存勖
这个李存勖什么来历呢?
他的的祖父叫朱邪赤心,曾因功被唐懿宗赐国姓李,改名李国昌 。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割据河东,封为晋王 。
现在李存勖建立唐国,就以李姓后裔自居,延续唐朝国脉 。后唐兼有后梁、晋国、燕国等国国土,疆域比后梁大幅扩大 。
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文章图片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后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是什么人呢?
他是唐废帝李从珂的姐夫,他谋反的时候,为了胜利,向北方契丹求援,将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许诺给契丹,而且每年进贡大批财物,毫无节操的称契丹为父国,也就是史上最有名的“儿皇帝” 。
辽太宗耶律德光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史称后晋 。国号晋,来源一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二是兼并三国魏蜀吴的晋朝 。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文章图片

辽太宗耶律德光
石敬瑭认贼作父、引狼入室,用燕云十六州换来自己的统治地位,致使他身边的将领都非常不满,刘知远曾说:“以金帛赂之,称臣借兵可矣,但以父事之太过,许其土田更是大患 。”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他的养子石重贵即位,立即拨乱反正,不再向契丹称臣,也不再贡献岁币,此举引发契丹军连年南下 。
公元946年,契丹军攻破汴梁,石重贵被俘虏到北方,后晋灭亡 。后晋如此轻易灭亡,与其说契丹军善战,不如说后晋军心涣散,此时后晋军阀割据,最大一股势力是太原王刘知远 。
五代十国|史书为什么对五代十国避而不谈?
文章图片

后汉高祖刘知远
公元948年,刘知远在各地军民支持下,逐渐收复契丹所占领土,将后晋的领土统一,建立汉国,史称后汉 。刘知远姓刘,意思是希望继承刘邦建立的汉朝国脉 。
公元951年,仅仅3年后,后汉大将郭威在澶州(今河北濮阳)兵变,引大军返回开封,废刘知远之子,后汉隐帝刘承祐,自己称帝,建立周国,是为后周太祖 。周国的意思是延续周朝的国脉,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长达八百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