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_历史人物|于谦明知英宗复辟成功自己会不得好死,为何夺门之变他仍坐视不管?( 二 )
文章图片
一个是总兵官,一个是监军太监,两人勾结到一起,能如何发展,自然不言而喻 。
此外,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保张輗,领宿卫 。
其弟张軏,也曾任前府右都督,只是被于谦弹劾了 。
他们的父亲张玉是当年随朱棣靖难的首席大将,兄长张辅也是重臣名将,其家族实力非常强大 。
此外,左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是都察院领导,为天子耳目风纪,对百官、将领的情况都有相当了解,提供了情报网络和参谋大脑 。
旋即,他们找到了最大的支持者——太后 。
太后的关键作用徐有贞找到太后,提出拥立英宗复位的想法,得到了太后的认可 。
当时有两个太后,英宗的生母孙太后以及景泰帝的生母吴太后 。
文章图片
不过,孙太后原就是宣宗皇后,地位高于吴太后 。
在古代帝王继承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天子本人,如果天子没有指定继承人,或继承人明显不称职,太后是可以赋予废立合法性的 。
各自的选择对于危局,于谦与他的对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于谦想要帮助朝廷平稳过渡,自然是争取早立储君 。
只要储君立定,政变将既没有借口,也没有必要 。
当时,普遍认为,将被立的太子将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 。
明英宗的儿子作皇帝,他继续作太上皇 。
由景泰帝亲自指定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消除矛盾,平稳过渡,这是一个能够安定形势的办法 。
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景泰帝答应于正月十七早朝议论立太子之事 。
正月十六日夜,于谦带群臣起草了一份奏疏,大家逐一签名,一直搞到傍晚 。
如果一切顺利,次日早朝,太子确立下来,平稳过渡的问题就算解决了 。
然而,次日早朝,他们等来的天子,却不是景泰帝 。
文章图片
当晚,于谦的对手门,选择了发动政变 。
夺门之变夺门之变的过程不妄自分析了 。史书简单描写,疑点颇多,后人分析即便有理,也难免是捕风捉影 。
不过,依明律,不论是内臣还是外臣,要入门,都需要出金牌验视勘合,并服从严格检查、搜索才能进入 。
石亨等人是如何通过皇城,又如何迎立太上皇,直入奉天殿的,很难详知 。
一群人在宫里跑来跑去,还大力撞墙,噪音如此之大,耗了几乎一晚上,要说完全是瞒天过海,那是把宫内禁卫军当成聋子、瞎子了 。
而当夜,景泰帝是直到政变者撞钟召集大臣时才得知政变,甚至还以为是于谦在谋逆 。
看来,当夜,不仅没有人抵抗政变者,甚至连给景泰帝报信的都没有!
看来,这场政变,石亨等人是谋定而后动,搞定了方方面面,而景泰帝,却一无所知 。
景泰帝不知道,于谦自然就更不知道了 。
当于谦等人走上朝堂,准备议立太子事时,看到登在皇位上的人是太上皇 。
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是石亨或者曹吉祥,于谦当然还可以调兵平叛 。
可是,坐在皇位上的是太上皇,又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于谦以一个外臣再挣扎,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 。
必死的于谦英宗复辟,意味着于谦必死 。
事实上,英宗知道于谦是君子,是一心为社稷者,不忍杀他 。
只是有人提醒:于谦不死,您复辟就没有名分 。
没奈何,于谦被安上图谋不轨,企图拥立襄王为帝的罪名,被杀害了 。
在被诬陷时,与于谦一起被捕的王文还要据理力争 。
于谦笑了:是石亨他们要我们死而已,有什么好争的 。
推荐阅读
- 认罪|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仍然出售,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 如懿|如懿传:明知牡丹只有中宫能用,如懿为何要送纯贵妃?她的心机李玉最懂
- 于谦_历史人物|朱祁镇冤杀于谦,重夺皇位三年后,一大臣说:皇上,你被骗惨了
- 褚蒜子|一个不著名的历史人物,却足足辅助拥立过六个皇帝,她就是褚蒜子
- 朱祁钰|为于谦平反,还景帝帝号,读懂朱见深的善良,方知少年人的胸怀
- 陈宫|为什么陈宫一直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改投刘备?
- 特斯拉|为什么明知某些科技有很多弊端,有人还要发展它
- 郭子仪|明知郭子仪已70岁高龄,唐代宗还赏他6个美人,4年后才知真相
- 康熙|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
- 推恩令|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明知前面是陷阱却不得不跳,至今无人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