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多点开花的海康威视,凭何实现“智能跃级”?

来源|智能相对论
作者:Kinki
7月底,海康威视发布了2021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39.7%;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40.2%;仅毛利率轻微下滑,但仍高达46.3%,属于公司历史上较高水平。
从2019H1至今年H1,海康威视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9%,在营利双增,业绩抛离对手的前提下,海康威视未来的目标和市场,又将瞄准哪里?
“安防大哥”海康威视,早已转身
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最早是从视频压缩板卡做起的,早在90年代,创始人胡扬忠便嗅到数字监控的巨大潜力,带领研发小组从数码监控的核心产品视音频压缩卡入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成立之初,海康威视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压缩板卡和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两大类产品,抓住了安防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机会,迅速崛起。从04年的数据来看,其当时的视频压缩板卡销量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2010年,海康威视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安防第一股”。随着过去十年我国安防市场的稳步增长,海康威视的营收也从2010年的3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634亿元,翻了近17倍。
智能化|多点开花的海康威视,凭何实现“智能跃级”?
文章插图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海康威视并没有一直满足于“安防老大”这个定位,从2009年起,海康威视就开始逐步提出“从产品提供商向产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其2015年年报中,海康威视首次强调“视频解决方案”这一概念,率先提出向“智能化”发展的思路。
为什么说海康威视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因为其在行业发展和转型的路上,总是能通过技术创新精准踩在了每个转型的节点上,循序渐进实现“智能化”蜕变。
2016年年报中,海康威视明确提到了大数据,指出要面向全球提供安防、可视化管理和大数据服务。17年是海康威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年,在海康威视当年的定位中,明确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并首次提出了AI Cloud框架,给出了如何整合和利用AI来实现“解决方案”的思路。
简单来说,AI Cloud架构由边缘节点、边缘域和云中心三个层级构成:边缘节点侧重多维感知数据采集和前端智能处理;边缘域侧重感知数据汇聚、存储、处理和智能应用;而云中心侧重业务数据融合及大数据多维分析应用。
这个框架的思路是“云边结合”,意思是数据可以在边缘域(如摄像机)上解决,而不用全部往云中心传输解决,实现“按需汇聚”,这个框架思路的提出,能有效赋能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多点开花的海康威视,凭何实现“智能跃级”?
文章插图
以安防行业作为起点,海康威视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的转变,而今已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成为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海康威视是如何走向“智能化”的?
当谈及安防业务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政府部门所使用的数据识别系统,比如像大多电视剧里的场景,公安在一段视频能迅速找到肇事车辆或者逃逸人员。
但实际上,正如上文海康威视对自己业务的介绍,它早就已经走出“政府服务”,迈向社会普罗大众了。2018年,海康启动业务架构的变革重组,重新组织整合资源,将国内业务分为PBG、EBG、SMBG三个业务群。
分别是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组建,以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为主的PBG;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组建,以大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的EBG;以及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的SMBG。

推荐阅读